我们一直在研究和寻找这些跨界技术,也一直想推进这些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未来也是以这个为使命,通过技术提升环保行业整体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环境质量。环境很重要,但成本同样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环保行业需要考虑成本去做一些事。
我的同事也写了一篇环博会随笔,从外部视角看环保,文笔细腻,值得用心品味。
前几天去了环博会,近距离感受了环保行业的发展。环保博览会,除了老朋友聚会,看看企业规模,看看整体形式,还有就是想看看企业都有什么新产品展示。
我们担心人太多,所以很早就出发了,现场看人不少,但并不是特别拥挤。个人感觉总会有些偏差,疫情之后,参展的很多,据说有2400家,第一次这么齐全的。但要说是盛况空前,应该是达不到的。
大公司的创新窘境
看了一些大型环保上市公司展台做得都不错,也挺大气的。但显然用心程度不够,导致人气度都不是很高。展台面积很大,更多的是个撑着排面用,对未来还是观望,没有躬身入局。
按说大企业应该搞些新产品的展示,技术项目的展示,但我走马观花地看了几个,并没有看到新的产品和技术,只看到了一些项目的简单介绍。
环保行业催生了一波大企业,他们靠金融、靠工程起家,打着技术的旗号。后面潮水来了,都陷入了迷茫,无论他们企业能否形成商业闭环,个人能否全身而退,但过去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但又不想承认,亦或是没法承认,然后逐步地失去机会。历史不言不语,却预示未来走向。
等待他们的只有整合,被收购。早点承认现实,积极参与可以获得最大收益。反应慢了,很可能被时代无情地碾压,什么都剩不下。
新上市公司的观望
环保行业逐步进入存量市场,整合力度还是不够。有一些新的上市公司参展,他们规模不大,但毕竟都是上市公司,尤其是新上市公司,还是很珍惜这种展会的,相对比较卖力些。
展会上新上市公司明显增加了,过去1-2年上市的环保企业真的不少,得有几十家,算是环保巨额投资下的获利者。他们更多的是几个亿收入,几千万利润的环保配套技术产品公司,赶上一波红利。既有行业的红利,也有资本市场的红利。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行业资本累积了资金的冗余。公司不大,都积累了挺大的一笔资金,大的有10个亿,小的也有几个亿。
产品技术供应商,本质上不需要太多资金推动的,这笔资金对他们来说是新的转型机遇,虽然招股书说的都是要建厂房,实际上大家还是观望,多看,多听。环博会是个很好的窗口和机会。
小企业的新技术
许多朋友说,我不看中央展台,去周边站台看看小企业。小企业数量多些,更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可能会出现新的技术产品。但技术很难在营养匮乏的小企业中产生,我们心中会觉得小企业才是技术来源地,这个观点是受到概率(数量多是基础),以及一些心中理想的偏差所影响。
我看了挺多的传统企业,生产制造的环保公司,销售员还在提技术,老板对技术这个词都懒得提了,尤其是熟人。有个老朋友说,这种展会就是维护客户关系用,客户来有个招待的地方,哪有什么新产品。我看他到处在逛,也是想找新产品。
环博会本身是展示新产品的地方,参展的选手却想看看竞争对手有没有新技术。
创新是什么?
我们也观察到一些企业提到产品标准化,新的商业模式,引进国外的技术,工艺不断改进成熟。这些算不算创新?
我们需要定义下,什么是创新。产品标准化叫不叫创新,引进国外技术叫不叫创新,工艺成型稳定叫不叫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叫不叫创新。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感觉不系统,还有待提高。
产品标准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企业花精力做,而且有价值,但这个创新意义不大。企业的价值一部分来自研发,一部分来自管理。标准化更多是管理问题,一般而言管理是永远要做的,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管理要不断跟上,但管理并不是创新。我们不能因为其创造价值,就叫他创新。
引进国外技术叫不叫创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能创造价值,一个是提升整体社会经济的效率,一个是在引进过程中,也要结合中国实践进行一定的改进。也可能在改进过程中,不断地研究,进行国产替代。我想前一段虽然创造价值,但不是创新,后一段算是模仿吧。
这次看到叠螺机鼻祖安尼康的口号,模仿千千万万,原创只有一个。看完两个感觉,一个是原创还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第二躺在原创上活着也没啥意思。大部分创新都是发现,不是发明。你只是发现得早而已,别人学会了,用得更好了,你还在故步自封。由创新者变成守旧者,屠龙少年成了恶龙。
商业模式创新叫不叫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会改变很多商业本质,许多技术创新无法实现的东西,商业创新可以实现。比如美团买菜,共享单车这些,商业模式创新给社会带来的很大的效率提高,跟技术创新效果一样的。商业创新同样也有些失败,我们要像对待对技术创新失败一样宽容。
但商业创新总体上是比较容易复制的,同时许多所谓的创新都不算啥创新,不过是这个行业没有用过而已。近代商业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模式创新空间很小了。因此商业创新总体是有价值,但大部分企业做不到真正的创新。有些创新也有问题,比如BOT算不算是创新,可以不算,这玩意国外早就有了,也可以算,国内没有。然后呢,国内许多玩家把这个玩砸了,价值毁灭了。但从更大的角度看,可能推动了经济发展,环境改善。问题可以容忍些。
工艺稳定,系统集成这些算不算创新。这个肯定是能创造价值的,而且许多时候有一定难度,需要做一定的研发提升。但总体上更像是管理,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许多厂家把技术装备化,装备黑匣子化,集成化。总体上是这个意义,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模仿也容易。
我们这样看下来,许多创造价值的环节不算我们正常理解的创新,有些创新实际上不新了,有些价值通过模仿改进提升可以做到。关键看我们以什么角度看,从赚钱角度看,方式很多,从企业价值角度看,也有很多途径。而创新只是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我们区分这个一个是更好地了解全局,一个是做好区分,知道不同方式方法有不同作用。避免自己把自己忽悠了,做了错误的判断。
什么是我心中的技术创新
那么环保行业会有什么样的技术创新呢?除了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其他套路外,我觉得许多跨界领域的技术会在环保领域有些创新应用。
环保本身是个大杂烩的行业,行业内的专家相对都是系统工程师,而且过去的环保发展得比较快,基础理论跟不上行业的发展,行业又是个不成熟的行业。所以很难有新技术从环保领域诞生。
环保行业的学术专家更多是系统前瞻性的,真正的科学家并不多,这个领域也不培养科学家。但是许多其他领域的技术是可以应用到环保领域的,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半年我看了很多这样的技术的应用,比如说浦华引进的海卓,旋流除砂技术,是流场力场的控制问题。化工企业出身的浙江环兴发明的喷雾干化技术,是化工领域技术的新应用。有些燃烧领域的技术在环保的应用,有些化工基础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这些都是突破,都是一些前沿技术,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这些领域的应用,很多都需要跨界才行,既要有原来行业的积累,又能对环保行业有深刻的理解,还能度过跨界融合那段困难日子。一旦做出来了,就有很大的溢价。
过去环保还是模仿为主,模仿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溢价的,溢价本身是经验知识的积累,以及风险的补偿。
我们一直在研究和寻找这些跨界技术,也一直想推进这些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未来也是以这个为使命,通过技术提升环保行业整体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环境质量。环境很重要,但成本同样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环保行业需要考虑成本去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