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西泠——西泠印社宁波籍社员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4月16日—2023年5月4日
展览地点: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馆
近日,“西泠印社宁波籍社员作品展”正在宁波博物院举行。作为西泠印社癸卯春季雅集的重头戏,本次展览集中展示35位西泠印社宁波籍社员120件作品。展览时间将延续至5月4日。
今年是西泠印社建社120年。一个多世纪以来,宁波籍印人先后跻身此社者有40余人,他们在西泠百年社史留朱遗白、添光增彩。此次展览,即是寻绎这段历史、追索其中足迹的一个缩影。
宁波篆刻底蕴深厚,名家辈出。诚如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宁波文艺大师陈振濂先生在《宁波篆刻》序言中所说,近百年来中国篆刻史上的大家,出身宁波者不在少数。
印坛风流数四明
宁波为西泠印社输送了两位社长:马衡和沙孟海;三位副社长:潘天寿、陈振濂和童衍方;还有一位名誉副社长高式熊。再加上现当代活跃在印坛的30余位宁波籍西泠印社社员,宁波在百年西泠印社篆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衡、沙孟海两任社长,都曾受命于西泠印社关键时节。前者适逢抗日战争时期,毅然为守护文物、保存史乘挑起了历史担当,后者为20世纪70年代末西泠印社复兴擘画大计,身体力行,为西泠印社今日之繁荣打下扎实基础。
即便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西泠印社活动停滞期间,尚留下“宁波三老传承印文化”的佳话。
“三老”指的是宁波印人张鲁庵、秦康祥、高式熊。彼时,以鄞县人秦康祥和高式熊、慈溪人张鲁庵为核心的“中青年”群体,致力于印学史料的整理。
三人在西泠名儒王福庵带领下完成了百年印社史的两大伟业:一是撰成《西泠印社志稿》;二是刻成《西泠印社同人印谱》《西泠印社名胜印谱》,保存大量金石文献。
本次展览策展人、宁波印社社长蔡毅表示,希望借此广泛展示一个多世纪以来宁波金石翰墨缤纷多姿的风格,从中一窥篆刻甬军在西泠印社及全国印学流派中的地位,以及所蕴含的深厚广泛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
篆刻史上的宁波高度
“追溯百余年近现代艺术史,宁波大师辈出,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富矿。不仅如此,他们还形成一个文化矩阵,光耀整整一个世纪。”陈振濂这样感慨。
他历数起近现代宁波乡贤大儒兼艺林泰斗——
赵叔孺开宗立派,以“二驽精舍”闻于世,以“太阴”与吴昌硕的“太阳”相对照,以工稳印风称雄一世。他与吴昌硕各树旗帜,代表了近现代海上印坛的两座高峰。
之后,马衡、潘天寿、沙孟海等相继接棒,大约每二十年为一个时段,到沙孟海为第四代,100年间形成了一个耀眼全国的文化矩阵。
以西泠印社史来观照,马衡以金石学著称,被郭沫若推为“前驱”,出掌西泠印社。马衡这一代金石篆刻家的社会背景变化跌宕,新旧观念交替,对宁波篆刻的继往开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以“兰沙馆”驰名当代,其篆刻取法古小玺最见功力,而印学理论则独步百年,有古今未可轻易取代的赫赫业绩;张鲁庵以印谱集藏,足称旷世壮举、印史奇人;高式熊以精劲的浙派印风追随海内名家王福庵,堪称印坛大家……
从这些代表人物所构成的坐标中,我们大致看到了一个世纪来宁波印坛的高质量和影响力。
开放包容造就“印坛宁波帮”
“为什么近百年来作为商埠著名的宁波,在篆刻上会有如此声势威壮的魅力展示?”这次在宁波举办的西泠印社癸卯春季雅集上,陈振濂抛出了这个历史之问。
在宁波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邬向东看来,评价宁波篆刻百年雄风,要放在宁波整个地域和社会文化的架构里,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寻找宁波篆刻源远流长的精神坐标和文化密码。
甬城历史文化研究所一位专家认为,宁波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开埠港口之一,其开放、包容、创新的气质和精神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就了文化领域卓有成就的篆刻艺术。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在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西泠印社,涌现出穿越百年仍流光溢彩的“印坛宁波帮”。
沙孟海篆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