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关注,获得更多数据解读
杠杆是一把双刃剑,通常在股市中,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不太建议轻易上杠杆。
然而在宏观层面,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全球市场基本普遍存在“高杠杆”的情况,用以获取促进未来发展的资金,或是度过当前困境。
宏观杠杆率 = 各实体经济部门债务之和 / 名义GDP
其中实体经济部门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1)居民部门:
居民部门负债的主要部分是房贷,除此之外还有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
2)非金融企业部门:
包括企业贷款、企业债、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境外债务等;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债)的债务也包含在其中;
3)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又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债主要分别是国债和地方债;
当前,股市、楼市持续下跌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同时消费指数低迷进入通缩;自然会希望继续提高杠杆,来提供更多用以度过当前困局的资金。
同时也带来以下两个问题:
1)当前的宏观杠杆率有多高了?
2)谁还加得动杠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最新一期的【NIFD季报】中披露了截止到2023年末的最新宏观杠杆率(实体经济杠杆率)及各分项的杠杆率数据:
整体来说,2023年宏观杠杆率大幅攀升到287.80%,三个部门的杠杆率均有提升,其中:
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提升幅度最大,来到55.90%;非金融企业部门提升幅度其次,来到168.40%;而居民部门也有小幅提升,来到63.5%。
对于总体宏观杠杆率,世界范围来比较,287.80%应该算不低了:美国同期的宏观杠杆率大概为270%左右,而日本在90年时的宏观杠杆率为277%,之后便进入了“失去的三十年”。
同时,由于杠杆率的分母是名义GDP,而近十几年来中国的GDP也是保持高速增长的,所以国家债务余额的增长速度会更加惊人:
2008年GDP约为31.92万亿,乘以当年宏观杠杆率141.20%得到当年的债务总额为45.07万亿;
而23年GDP为126.06万亿,乘以287.80%后得到当前债务余额为362万亿左右,相比15年前足足增加了7倍之多;
且当前债务余额哪怕按照保守的3%的利息来算的话,每年的利息支出也在10万亿以上。
虽然宏观杠杆率及债务总额都不低了,但为了走出当前困局,无疑还是不得不继续加杠杆的,所以23年杠杆率才会继续大幅提升,且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预测,24年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上升。
那么具体拆分来看,哪个部门还有余力可能加得动杠杆?
1)居民部门: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居民部门杠杆率的提升幅度是最大的,从08年的17.90%巨幅提升至当前的63.50%,增加了2.5倍之多。
期间伴随着的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土地财政”的发力,但是到20年以后得近四年来看,增速明显放缓,始终保持在60%~65%的区间内,当前来说:
a)2023年的住房贷款开始出现负增长:
前三个季度住房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0.3%,-0.8%和-1.29%,预计四季度增速在-0.7%左右;
b)居民权益性资产负增长:
22年末的居民部门非金融资产(以居民住房资产为主)由21年末的287.1万亿元下降到286.8万亿元;
22年末居民持有的股票资产由21年末的28.3万亿元下降到23.9万亿元;
22年末居民持有的基金份额由21年末的82.0万亿元下降到80.8万亿元;
23年末的数据暂时还没有公布,但按照23年楼市及股市的走势来看,居民权益性资产无疑是继续降低的;
c)居民存款继续大幅增长
2023年末居民存款规模达到137.9万亿元,相比22年末增长了16.7万亿元;预测未来数年居民存款继续上升将成为常态。
基于以上几点,居民部门杠杆率继续上升的空间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至少是比较有限了的。
2)非金融企业部门:
从负债规模来看,非金融企业部门是占比最大的一块,到23年末时杠杆率达到了168.4%;
这部分的增长同样是和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的:
其一:曾经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民营房企,是借债的主力军,单是恒大一家就有超2.4万亿负债;
其二:其中包括了部分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城投债;不太清楚这个“部分”的具体占比是多少,但按照当前约60万亿的城投债规模来算,这部分的数值肯定不会小;
而在当前,民营房企纷纷暴雷,以“土地金融”为基础的城投债也是无力为继;同时其他非房企民营企业同样缺乏信心,不敢借贷,唯一剩下还有借贷能力的似乎主要只剩国企了,但提升空间也有限;
3)政府部门:
a)政府部门中,地方政府的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形债务这两部分,其中隐形债务前面提到,主要是包含在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中的城投债,其数额应该是大大超过显性债务的。由于地产下行,卖地收入的下降,对于存量城投债的压力会是比较大的,部分地方会存在利息给不出来的情况。所以近年来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也是快速增长的,其中主要的一部分就是用来置换地方的存量隐形债务。
b)相对而言,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一直是非常轻留有余力的,从08年时的17.2%,到23年仅增加到23.7%,这还是在近几年快速增长的前提下。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分税制改革的模式下,政府债务主要记在了地方政府头上,中央政府税收拿得多,需要作的事情少,年年有盈余,所以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大额举债,且还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来支援地方。
当在当前,其他部门的举债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似乎也只有靠中央政府加大杠杆率来缓解困局了:23年10月份时,就明确了中央财政将在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财政赤字率提升到3.8%,预计在24年及以后还将持续,成为未来宏观杠杆率继续提升的最主要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