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年末了,很多关于新一年应该怎么跳槽,如何选择合适的赛道行业,怎么鉴别优质公司的讨论和咨询越来越多,索性写成一篇分享。首先讲第一点,就是选择行业的误区,也是目前发现最严重的问题。
比如很多咨询的同学会问诸如G端、车企外包、物联网、医疗外包、AIGC等行业值不值得去,原因是在网上查到很多利好的信息,比如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国家政策搭理扶持,群众认可度需求上升等等(类似PETCH分析结果),觉得行业有潜力值得深耕。理论上行业发展和从业者利益息息相关,行业发展得越好,个人得利也就越多,但这恰恰是认知里最大的陷阱。一定要先建立个基本的认识,不管你是产品经理、UI 设计还是前后端开发、运维,我们职业的基本面是 —— 互联网行业岗位。而互联网相关行业和传统行业除了基本规模、前景这些老生常谈的属性以外,还有个最重要的区别 —— 人效比,即单位人力资源可以产出的效益。一个最简单的对比,比如传统制造业,一个千人规模的工厂,可能一年的营收(纯流水)只能过亿,抛除材料、物流、折旧、基础工资等各方面成本,利润率可能不足10%。而在互联网行业中往往一个百人规模的团队,就可以实现相同规模的流水,并且因为轻资产模式成本远低于制造业,利润率自然会更高,通常在30%-80%之间。互联网行业成为收入最高的行业,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科技行业,代表了“前沿科技”和“尖端生产力”,而是因为它的人效比足够高,否则航天、军工、生物、医药这些行业的工资都应该更高才对,但现实情况显然并不是。虽然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也会招聘产品、UI 设计等岗位,但这种情况下就不再是互联网行业了,只是依附于传统行业的一个小部门,是被异化后的产物。整个企业的利润率都不高的情况下,除非你的部门对整家企业的降本增效(你们不是工业研发和生产)具有决定性影响,否则你的工资、发展前景想有很大提升空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能对标该类型企业的一般行情,也就是每年5%。另一个问题,人效比高我们的发展潜力也就越大工资会越高嘛?也不一定。这就要引申出另一个要素,岗位产出比,即岗位的产出对于企业创收所占的大致比例。如果你在的公司利润高人效比高,你的工作也重要,那么原则上自然会给你更好的待遇(排除极端情况)。因为这种场景下你们都是“人才”,是企业增长最重要的杠杆,提高一点待遇能撬动更大的价值产出是很划算的买卖。所以能盈利的游戏公司还是明星产品企业待遇往往都很好,因为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和增长引擎。而另一种情况,公司有利润人效比看着也很高,但你的工作没有那么重要呢?可能很多人很难理解,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岗位之一,为什么产品、设计、开发得产出还能不重要,这不就是资本家的PUA?这个要分情况看待。比如我最常说的 G 端和可视化行业,看着欣欣向荣,需求量猛增。但这类外包公司的盈利逻辑和具体的产品、设计、开发关系不是特别大。因为这类企业的盈利结构重点依赖于“销售”,也就是政府关系、商务资源。能拿得下大项目,直接内定或者让别的公司陪跑的企业,才有可观的利润,但这些利润仰仗的是老板、商务或者第三方掮客,做的好不好重要嘛?或者说换谁做不是做?所以这类型的企业即使有远超 BAT 的利润率,也不会给员工发出比肩 BAT 的工资,因为员工依旧只是基础的人力资源单位,撬动企业营收的杠杆是在商务、媒介支出上。同理也可以套用在很多 SaaS 类产品,比如某微、某通,不依赖产品力本身打开市场,而是靠销售和营销策略,那你空有技术水平还是优质的输出又能有什么用?所以认识行业或者企业,一定要关注你的岗位对于它们的人效比和岗位产出比,如果这两个值都不高,那么行业的发展水平对你的影响就很有限,不要对它们报有过高的期待。而部分企业虽然处于没什么规模和潜力的行业,但是它的人效比高、岗位产出比也高,企业本身的发展势头良好,自然可以带给个人可观的收益和发展空间。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且能更辩证地、深刻地分析目标行业,才可以形成更准确的判断,不会做非常轻率的决定到事后再感概自己上当受骗了!说实话,什么行业值得选,我也没办法按这个维度给大家推荐,因为需要我对这个行业足够了解,但行业这么多,作为外行没有足够的调查分析是没有高谈阔论的资格的(警惕一切鼓吹非自己所属行业的人)。
而用上面建立的朴素标准,我认为在前期阶段只包含两种情况,即大厂和其它……这里大厂除了 BAT,还包括在细分行业、市场独占鳌头,利润率较高,职业产出占比也高的独角兽型企业。具体有哪些大家要自己查财报求证,我就不做举例,以免和实际有偏差产生误导。只有这些“正经的”互联网企业,才能给我们这些互联网岗位提供最好的发展空间和回报,如果我们不瞄准互联网企业却一直盯着实业、制造业,除非你自己真的对那个行业感兴趣,否则相同的投入下你的回报一定是远远低于互联网企业的。排除大厂以外,退而求其次,就是一些中小型的优质项目团队,这个并没有作为主要推荐选项之一,是因为这类团队现在太稀缺了。国内的互联网环境再免费制度下摧毁了优质中小型产品的发展空间,我们没办法大量涌现类似 Fimga、Notion、Sketch 这类名利双收的中小型产品,当缺乏外部投资人输血就很难生存下去。自然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能不能找到就纯看运气,这是国内互联网市场的缺陷。而除了互联网相关企业外,其它类型的企业能不能获得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我是持悲观态度的,原因上面也说了。而最后一个问题,大厂和优质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多,怎么可能人人都去大厂,或者一个刚入门、转行的菜鸟也进不去啊!这就要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高级、优质、顶尖、有潜力的岗位,只会是少数。从我们探索有发展潜力和增长性这件事上本来就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某些岗位比另一些更好,这是一种比较优势。在比较中,能让我们满意的比例注定不会太大,因为我们自然是看不上中等偏下和垫底的那一波。而我们看不上的这些就一定不行嘛?也要看比较的对象,如果把这些岗位(暂时不考虑技能要求)提供给更底层的对象或者身处灾难的群众,那可能它们比你眼中的大厂还有吸引力。如果进不了优质的岗位,就只有两种选择,接受现状或者蓄力待发。接受现状不用多说,一般打工人嘛,普通老百姓嘛,过日子嘛……做个普通的岗位拿着凑合的工资过好自己的生活,在哪工作不是工作...只要你从心态上 “躺” 了,工作中大多的坎坷都能看淡。在你也没比其它人多优秀多努力的情况下,你的收入参考当地平均水平,如果能高出50%到1倍,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你不愿意接受这种情况,想要混出点成绩怎么办?那你只有大厂一条路去走。虽然这话说的有点绝对,但是其它路径的成功概率远远低于你进入大厂并获得远超平均线的收入水平。比如今天正好看到的一张图表,在杭州市政公布 E 类人才(纳税5亿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统计数据里,阿里的人数占比是非常可观:但要说阿里的人才就一定都比外面的其它公司的人更优秀,一家公司吸收了同类里面最好的80%的人才,这个结论你们自己信嘛?原因就是因为公司的红利和平台,带来了超额的收益,而不是真的因为这80%里的个人全都遥遥领先不足这个薪资水平的人。当你前期阶段真的感到迷茫和选择困难的时候,不要再浪费时间考虑一些你根本不了解的行业,发展良好的概率很低,和赌博差不了多少。而大厂的岗位虽然不全都是香饽饽,但它们是具有确定性收入和增长空间(职级)的,你能做的最简单的选择就是以它们为目标去增长。作为看过无数职业发展案例的过来人,进入大厂和在大厂中晋升的难度,虽然门槛不低,但远远比你们在一般行业获得成功和同等收入的难度低得多的多,而多数人是看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只是在最初级的门槛上望而却步,然后去追赶那种长期更难实现的目标。虽然你们现在还在普通公司普通行业它们没有增长空间,但你们真的想发展就可以扩充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为进入大厂做准备,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乱选蹉跎岁月。虽然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我对你们最终的建议,就是进入大厂,或者处于进入大厂的路上。
结尾
职业和个人的发展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很难用一个标准去概括,我也只是提出我认为概率最大且最容易的选项。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你们有别的想法,有确切的案例和实证也可以在评论区讨论,否则光反驳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最终我们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选择。C端体验设计和B端产品设计付费大课同步招生中,有需要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