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履带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链式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上海环博会十点印象

   日期:2023-04-27 14:38:4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68    评论:0    

4月19到20日,利用两天时间逛了逛上海环博会-被称为亚洲旗舰环保展。考虑到13-15号北京环保展刚举办完,这次上海环博会有一些一线厂商并没有参展,人流量似乎也不是那么火爆。

看来,竞争不仅仅是环保厂商之间,展会组织举办方也在用一切资源争夺用户的注意力。

第一次参加上海环博会,记录几点印象。

1

E1-E3馆展示的主题是“综合环境解决方案”,看到的有:首创集团、清新环境、盈峰环境、维尔利、中信环境、北排集团、中车环境、上海环境、中广核、三峰环境、中集环保等。

可以看到这些企业中有很多都是“中字头”,这个可能也是最近几年的一个变化趋势,从国企、央企,到后面的各地环保集团,他们参与得越来越多。

这对整个环保市场是利是弊,目前还不好评价。从资源上来说,他们可以做很多事,中上游设备厂商其实也有一些机会;但在环保这个行业里,我们可以对比看看国外的一些企业,欧美、日本都是产品型企业,而我们正在走一条相反的道路。

2

说到“综合解决方案”,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安防领域中的海康威视。但海康威视的技术积累是非常深的,他们有27,000 种产品,而且产品类型数量还在不断地丰富中。

海康是靠着几万种产品搭建的“综合解决方案”,因为这些产品是在客户的一线现场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解决的是客户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反过来,提一个大的概念,然后往里填充东西。

3

E4和E5馆是“监测与检测、仪器仪表”区,这也是我重点看的部分。

和行业内几个厂家的技术、销售聊天,大家普遍的共识是2022年市场行情最差,2023年稍微有起色,但目前还属于黎明前的黑暗,一季度的出货量都不是很多。

4

说一下青岛容广电子这家企业。

2016年的时候,当时公司和总站有一些软件项目的合作,那时候容广是总站硬件的供应商之一。他们当时提供的产品,是和德国德润达竞争的恒温恒湿滤膜称重产品,当时他们的产品还比较单一。

这次展会,看他们推出了不少环境监测相关的产品,和他们的展会工作人员聊,基本上是基于“称重”这个领域的产品扩展,比如:采样器,在线的颗粒物,道路降尘监测等。

对于一家产品型公司,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产品扩展思路。基本上是基于自己的“能力圈”所做的产品扩展。

5

石家庄兆荣科技,和这家企业的业务员聊的时候,他提供了一个信息,他们企业的光散射扬尘销量远远大于国标方法β射线扬尘。

企业提供了各种价位的光散射扬尘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相比较β射线扬尘,虽然技术含量没有那么高,但其规模效应明显。

这其实是一个市场定位的不同,按照福特的说法,企业需要花精力在大基数产品上。一方面是规模效应,企业在这个过程可以规范公司内所有的工艺和制造流程,完善供应链;二是可以覆盖最大化的用户,有用户基数才可以接收更多的反馈和新需求,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新的产品创意。

6

当然,客制化的产品可能附加值高。但悖论是竞争对手也都想分一杯羹。

很多人都认为大市场肯定很难做,而小市场则相对好做些。其实并非如此。从人才角度来讲,大众市场由于吸引了各色人等的进入,其实人才的平均水平反而更低,也就是说竞争反而没有想象中的激烈,只要你做得好一点儿,就能脱颖而出。而通常大家认为的小众市场中,聚集了大量的极客和高手,人才的平均水平很高,你要切入这些市场反而难上加难。

之前看小米的产品思考,他们提到一句:从产品来说,将来一定是高性价比的产品战胜高利润的产品。深以为然。

7

和四方光电的产品经理聊,我报上公司名称后,他们一开始听错了,以为我们是另外一家名字相似的公司。

他和我说:你们公司的产品口碑不错,我知道有很多公司在拿你们的烟气分析仪和 CO2 分析仪在总站做认证。

我知道他听错了公司名称,就随口问他和他们公司同类产品相比如何,他笑着说,我们主要是卖模块,产品还是你们的好。不管是不是客套话,这也算是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所以,产品是一切营销的基础和支撑,产品做好了,很多事情会水到渠成。

8

这次展会中,有一个很奇怪的感受,很多国内公司推出了不少中低端产品。

一个参展商的销售经理说:我们这些公司,做点低技术的产品挺好,因为市场的特点就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都被国外企业占据,国内的企业想通过技术实现跨越,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投入。

而市场也认可中低端产品,中低端不等于质量不好,而是客户认为性价比比较高。

9

我之前自己瞎分类,需要经过总站认证的那类产品,比如:国标空气站仪表,烟气和 VOC 类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投入的认证成本也不低,可以归为强制性认证产品。

对于技术型公司来说,别人都不愿意投入那么多资金,人力和时间去做的产品,如果我们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并且把产品真正做好,我相信机会还是很大的。

10

展会期间,和不同的公司沟通,这次说竞争的少了。大家更多想的是,资源是不是可以整合,业务是不是可以互补,“抱团取暖”这个词也时不时出现在嘴边。

这一方面折射出当前环保行业的困局,另外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思路,以后有机会还是需要多出去走走,说不定我们有的东西正好是别人需要的。

以上,简单记录本次环博会的十点印象。

2023.4.22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