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器官芯片是一种新型生物医学设备,集成了微纳加工,微流控,生物材料,干细胞培养等多个领域的技术,通过将人体细胞植入芯片,借助芯片模拟人体内部微环境以实现高仿生度体外模型的构建,为药物筛选、病理研究、疾病诊断等领域提供新的路径。
1月25日,“清寻医芯”支队成员前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和江苏艾玮得生物公司,从研发、制造、应用等多个角度调研我国器官芯片产业现状,并探究在当前背景下,器官芯片产业的发展潜力和限制因素。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
研究院

合影留恋
自研医疗器械展示
同学记录ing



展示交流
参观结束后,来自东南大学的陈早早教授为支队成员开展器官芯片讲座,讲授器官芯片技术的项目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团队目前的进展等内容。

陈教授器官芯片讲座


讲座内容
江苏艾玮得生物公司

合影留恋

展示交流
产品展示
Q1:目前器官芯片大多都是聚焦对单器官的体外构建,这是目前的研究趋势吗?
A1:
是的,目前我们公司的研究重点是单器官芯片。多器官芯片确实是全球范围内的难题。这涉及到将不同器官,如肠、肝、肾等多个器官连接起来,在特定条件下供给,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也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们能实现的是两个器官的共培养,但我们的目标是更复杂的系统。
Q2:器官芯片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比如,一个同类的器官芯片大概等于多少个细胞?
A2:
这取决于我们的具体需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细胞量构建不同大小和尺寸的器官芯片。我们的细胞一般在百纳米级别。至于具体的细胞数,我们没有进行详细计算。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和自身需求,构建不同大小的器官芯片。
Q3:了解到顾教授团队目前在和华为方面合作,促进器官芯片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请问您对此怎么看?
A3:
我们公司与华为合作,主要是利用他们的药物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算法来筛选对特定疾病可能有效的药物,这涉及从成千上万种化合物中筛选出少量的候选药物。通过器官芯片进行筛选后,可以进一步进行临床试验。器官芯片的测试结果还可以指导临床实验中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我们的目标是快速筛选出有效药物,减少药物筛选和发现的时间和成本。
Q4:在器官芯片这一研究方向上,我们是跟随国外的研究趋势,还是有自己的独特发展路线?
A4:
虽然我们的器官芯片研究相对国外晚了几年,但并不是特别晚。我们既有模仿国外基础原理和结构的产品,也有独特创新的产品。例如,我们有一些用于中国空间站的独创产品。我们的研究既包括跟随国外的趋势,也有基于自身需求的独立发展。
Q5:在国内器官芯片行业的发展背景下,您对行业的前景有何看法?
A5:
虽然国内外的器官芯片技术发展存在差距,但中国在追赶和部分领域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血管芯片的研发上,国内已有首创的成果。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广泛,包括疾病模型的构建、药物测试、以及精准医疗等。尽管器官芯片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如技术难题、产业化路径、以及市场认知度等,但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特别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器官芯片在药物开发、疾病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应用将极大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器官芯片行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为人类健康贡献重要力量。
同学感想
王悦迪:
通过今天对研究院和公司的参观,我见识到利用自重力和泵送等模拟系统,集合微流控、生物技术、芯片旨在等技术的高通量器官芯片科技。在与陈早早教授等专业人士的交流中,我认识到我国在器官芯片设计制造与生产上的技术优势与发展潜力。看到这样的技术和研究从科研探索,转化为医疗指导,让我对这个新兴行业充满希望。
杨占旭: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和其所孵化的艾玮德生物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紧跟国外并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其以高校为依托的模式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我们了解到艾玮德生物还与一些中小企业共享实验设备,这对于双方降低研发成本都有好处,尤其是对于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注意到我国在器官芯片领域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未来如果能依托高校并共享相关技术和数据,国内器官芯片的发展可能会更加迅速。

-未完待续-

供稿:机械力量第十二期“清寻医芯”支队
编辑:戴俊逸
审核:刘琦炜 刘庆泽
机械之声微信平台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本科生官方微信平台
做机械人的宣传,发机械人的声音
机械风采,欢迎关注!
投稿请联系:thudmexc@163.com
点击下方链接
轻松关注,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