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流量的读者不妨看看视频,但要说的话都在图文里,视频内容仅供辅助阅读。
=======正文=======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开年当大家都忙着在家里嗨节的时候,也是战车终于有空闲整备工作室的时间,这工作其实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
从玩车起,除了接触的车友越来越多,玩车所涉及的其他周边,也是纷乱繁琐,好在因为沉浸其中,倒也自得其乐。趁整理间隙,拍出来给大伙晒晒。
首先自然是与摩托车相关的杂志。当下这个乱套的环境里,随便百度点摩托车资料就敢制作视频,反正也没人去验证视频的真实性。也正因为如此,杂志年代的严谨就明显体现出来了。
这方面,其实首推日系的摩托车杂志。一是他们获取本土品牌资料方便真实,二是撰写校对严谨,所以日系杂志里面错误处,只偶尔才会见到,特别是整车技术参数方面准确率极高。其次是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英国的摩托车杂志,解读更有深度,对量产一年以上的车型,测试方式和体验方式都极为个性,呈现的丰富多彩。国内很多知名评测博主的内容多拷贝于此,有的只是换了换车型名字而已。
杂志还记录着历年历代车型的衍化历程,再结合当下新款车型,对于推断某款车型的历史变迁必不可少,平时写东西和改车时候,经常需要查阅这些资料。在这个满是菜鸟、假资料只需有流量就可以乱真的年代,书籍和杂志的存在,还有着始终无可取代的意义。
其次就是摩托车的相关文化类产品。车模、日记本、U盘、速写笔、手环、钥匙扣、臂章、胸针、帽徽、挂画、打火机、毛巾浴巾、T恤衫、太阳帽、卫衣等等等等,既让拥有者体验与品牌同在的乐趣,更具备纪念的意义,也是玩车人对品牌认同、向外界的价值观输出。
当然,与摩托车直接有关联的头盔、手套、骑行服、骑行靴自然是少不了的。玩车二十几年,也攒下了不少破烂行头。战车收集装备,喜欢按套来逐渐攒,并尽量使其能跨车型搭配。
平时经常刷到一些小朋友拍变身视频,砸地变身、挥手变身、跳跃变身、转身变身、或者是定格慢动作特写等等。其实,玩这种视频,是玩车者最容易露怯的做法。如果拍日常骑行,从行头上还很难断定这小朋友对车涉猎多深。但变身视频基本都是他们自认最帅的行头了,往往这边一变身,观众眼球一凸:除了多了头盔手套和一台摩托车,别的啥都没有,临时充数行为瞬间露底。反观很多大贸车主们,即使日常骑行,也是一堆名品装备加身。
倒不是撺掇各位拜金,而是给作为单身狗的小朋友们一个善意提醒。这个纸醉金迷的年代,小女骑们判断一堆舔狗里面,哪个适合发展下、哪个适合一直吊着,大多从初期印象就已经为其定位了。每次看到各种变身视频就想笑,攒了这些年装备,不管跑车、街车、拉力、巡航、越野、复古,随便每种车型,都能搭配从头到脚一整套相对专业的行头出来,只不过,咱攒装备,只是为了让装备配合适当的车型、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作为玩车人,手里的摩托车自然必不可少。战车早些年也是进口车的拥趸,玩了十几年的跑车,从小排量250cc四缸起步,玩到当时的量产最大排量四缸1200cc,后来又开始涉猎复古和巡航。由于经历的品牌和车型较多,加上自己维修拆装折腾,所以对每个进口品牌的神话传说和实际表现,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在国产摩托车崛起的时候,转向国产车型。
这几年,自己的车和改过的车,很少有那种满街都是泛滥车型。一直在冷门但极具性格的车型上折腾。如奔达的燎700、黑旗500;赛科龙的RG401、RA401;贝纳利的幼狮800T、幼狮500、502C;春风的650GT;宏佳腾的3D350R、光速宏佳腾400;天鹰的楼兰150,以及自己收藏的雅马哈GTS1000。
扔一堆车在手里,每年养车费用还是有点吃力的,但舍不得出手。一是车子被自己改的非常适合自己使用,亲手鼓捣出来的车,不舍得扔给别人糟蹋。二是要为之前自己写过的内容负责,每当有同样车型的车主问询相关问题时候,随时可以把车各部位拍照拍视频。所以,战车跟读者们说过N次,大家喜欢哪个博主时候,你看他长时间拥有哪个车,就知道哪个车可以下手,而不是博主随便发个喊好视频,你就冲上去买。
不管是国产还是大贸,摩托车作为机械类产品,都会存在不可预见的问题。尤其形形色色的车主和千变万化的日常骑行环境,才是真正检验车子可靠性和耐用度的最真实场景,没有几千公里以上的持久使用体验,你就相信所谓的评测,不被当韭菜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不懂,所以容易轻信,因为轻信,催生信息纷乱的环境,当一茬茬菜鸟在被收割中逐渐成熟,才能沉淀出摩托车文化及周边相关产品。
玩车,除了要接触以上这些,还会因此接触一堆与摩托车相关的配件和工具。大的如弧形件滚轮、弯管机床、引擎吊臂、大功率气泵;中等如氩弧焊设备、洗车机、折弯机、台钳;小的如各种维修拆解工具。
大中型的工具因为使用频率不高且更换频率低,一般到手就很少更新。而日常工具就始终处在不断的更新升级中。从最初的咱有就可以了,五金市场买点杂牌,墙上钉几排挂架,摆着也好看;到后来追求工具的公差少一点、滑牙率低一点,整备德力西、世达之类的国产品牌,又趁手又耐操;再到后来希望工具的品质与品牌兼备,用最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台手边的车,逐渐升级史丹利、百塔、霍夫曼、凯尼派克、博世、牧田、米沃奇等等。
眼瞅着,从最初的墙上摆摆挂挂撑场面,到现在为求存放更多把两个工具车塞的满满当当。这还仅是鼓捣摩托用,如果是鼓捣汽车,需要用的工具会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外的视频里面,工具台+工具车的组合,动不动就是四五件起。当然,那种整“车”采购的工具,码放松散好看,但每个品牌的工具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所以整套里面,总会有一些自己不想要的玩意儿。
当然,这些工具很难一蹴而就,只能是抱着“零割肉不疼”的态度,一点一点的添、一件一件的换。原本觉得工具也差不多凑合用了,谁曾想这个春节前几天,收到了DID和SUNSTAR的工具礼物后,导致新一波的升级开启。这次的照片中,其实还有一定数量世达和德力西,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物流停运关系,导致还有不少工具在路上,只能拍拍现状。也意味着年后几个月的零花钱,又特么打水漂了。
其实战车攒的这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在国内的专业玩家群体中,算是班门弄斧的一个,比战车我钻研更多、手艺更好、玩车更专业的玩家有大把,只是他们平时不喜欢显山露水而已。
每次干完活收拾工具时候常常想,何必瞎鸡毛折腾,费钱费力费感情。但……还不是因为喜欢摩托车么?
因为喜欢摩托车,接触到了各种相关产品;因为喜欢摩托车,开始爱屋及乌收集很多有纪念意义的玩意儿;因为喜欢摩托车,开始享受改装和养护的乐趣;因为喜欢摩托车,把装备、工具各种升级,只为心中那份更加的美好;因为喜欢摩托车,在这个圈子里一混就是二十几年……
只有喜欢,你才会为它深究、为它投入所有,就像玩游戏多年养出来的号、或是从小喂大的宠物,它陪你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也定格了那段共同的时光。当一个爱好能长时间的陪伴你一起时候,它,就理所当然的、变得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对你必不可少。
所以,随着纷乱大环境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沉浸其中并获得更多乐趣,那些只能提供浅薄快餐内容的视频平台,就再也没能力把你当韭菜收割。2024,希望能跟更多喜欢摩托车的爱好者认识和交流。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环境变得更好吧。
除了感谢读者们的不离不弃,大家一路陪伴从图文时代过渡到视频阶段。也要感谢各位赞助商的鼎力支持,不觉间,已与多个品牌合作超过五年了。回首工作室成立初期的稚嫩,战车始终都在让工作室每年都有新的成长和变化,不负各位的重托。这个经历也让战车始终坚信,行业的未来终会步入循序渐进的健康正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