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广的视角看,中国人口正在步入老龄化阶段,并以加速的态势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1%,相较于2018年底,这个数字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我国,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步入老年。展望未来,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上升至超过33%,几乎占到全社会人口的三分之一。我国现有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这一法规已有近70年未有修订,已无法满足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提高退休年龄,延长劳动力供应期,成为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决策。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身心状态得到改善,许多老年人仍然具备工作的能力和意愿。例如,近年来,许多知名的学者、科学家和企业家等,仍然充满活力地在各自的领域里工作。他们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如果退休年龄保持不变,这些仍怀有工作热情和能力的老年人将面临被迫停止工作的困境,这反而会阻碍他们发挥专业优势,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度贡献。
另一方面,随着教育的普及,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得以扩展,近一半的新增劳动力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即我国的人口正逐渐走向老龄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已升至18.1%,较2018年底有0.5个百分点的提升。这一数据表明,在我国的5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联合国预计,到达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比将逾过33%,即接近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岁数,男性为60岁,女性干部为55岁,女性工人为50岁,近70年来从未进行过调整,已无法适应我国的发展现状。因此,推迟退休年限,延展劳动力供应期,成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之路。
推迟退休年限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人力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最初的40岁左右上升到2019年的77.3岁,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心态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具备了继续工作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随着教育的普及,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逐年延长,新生劳动力中近半数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这意味着他们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对较晚,因此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应该相应延长。这样,既能维持社会的活力,又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人力资源,让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年人继续为我国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延迟退休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持以及公众的理解和接纳。在政府正在酝酿的策略中,应重视为延迟退休的群体提供充实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保证他们的生活无忧。同时,为了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保持活力和竞争力,提供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支援变得尤为重要,这也将帮助他们适应工作环境的变迁和新的要求。在社会层面,我们更需要加大延迟退休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提高社会对于延迟退休的认知度和接纳度。只有政策上的保障和公众的理解和接受,延迟退休这个政策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延迟退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首选策略。延长劳动生命周期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利用人力资源,从而缓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延迟退休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出台周全政策并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只有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持续努力,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助力我国社会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