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履带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链式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不能忘却的记忆丨产业基础稳 乡村环境美 群众腰包鼓 ——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日期:2024-02-26 18:49:5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9    评论:0    

初春时节,行走在和田农村大地上,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安居富民房映入眼帘,一条条硬化路在乡间穿梭,一片片乡镇片区工厂吸纳众多富余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地区立足农村发展实际,从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提高群众收入三个维度入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局面,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振兴促发展

  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产业兴,百业兴。

  策勒县策勒镇津南新村是易地扶贫搬迁村,地处策勒县城城郊,村民来自山区乡镇和附近乡村。在项目资金帮扶下,津南新村建设400余座大棚,不仅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还种植甘蔗、枇杷、奶油草莓等时令水果,把大棚产业发展成为富民产业。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9188多元,远高于新疆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1元。

津南新村整齐排列的设施农业大棚。张亚辉 摄

  津南新村种植户布麦热姆罕·热杰普有2座大棚,1座大棚试种甘蔗成功,另外1座大棚种植辣椒。“甘蔗和辣椒都已经上市了,目前甘蔗卖了1万多元,辣椒卖了2000多元,2个大棚全部卖完预计达到5万元。”布麦热姆罕说,以前住在山区,从来没见过大棚,没想到大棚种植这么挣钱。

  33岁的贝丽柯孜·麦麦提托合提2018年从山区乡镇搬迁到津南新村后,跟着技术人员学起了大棚蔬菜种植,现在她家大棚种植的西红柿每年可以卖到2.5万元。另外,贝丽柯孜还开了一家美容店,丈夫在建筑工地担任采购员,一家年收入达到10万多元,生活幸福美满。

  近年来,地区坚持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健全产业链条,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发展成果优先惠及农户。截至目前,共投入项目资金30多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乡村颜值大变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光明村依傍于产城大道,毗邻墨玉县产城融合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走进村头,“光明村”三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村道两旁矗立着的暖黄色木头围栏,形色各异的木质座椅、木质墙围栏、木质窗户和古风的灯饰,用石子和木块做成的各色墙画……过去的尘土飞扬,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都已不见踪影。

风景如画的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光明村。 张亚辉 摄

  “过去我们农村住的是土坯房,生活环境差。现在,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出门还有路灯,生活很方便。”光明村村民布合迪且·吾布力海热说。

  近年来,光明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引导村民改造美丽庭院,同时根据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培育养殖大户采取“大户带小户”、“一帮一”、“户帮户”的发展方式带动182户发展养殖业,建成铁艺加工、家具制作、核桃加工等5个合作社,积极发展创业巴扎78家门面房作用,打造田园农家风味特色商业一条街,如今农户家家院落清逸美观,室内更是装修的现代宜居,大家在家门口走上了稳定增收的幸福路。

光明村整洁的硬化路。张亚辉 摄

  图尔荪托合提·麦图荪是光明村百花烤肉店老板,他家特色的烤鱼、烤肉、库麦琪等美食让路过的游客难忘不已。“店里的生意火爆,一方面是美食味道好,更重要的是村里的环境美丽。”图尔荪托合提说。

  亚森·马合木提今年72岁了,他细数着光明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前村里是土路,现在全是硬化路;以前出行靠电动车,现在很多人用上小汽车;以前村里只有几个商店,现在村里有商业街,商店、特色饭馆、服装店、玩具店应有尽有……

  和美乡村,“美”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地区以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已累计到位资金2.88亿元,实施项目96个,生活垃圾处理率9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9%。全地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文明呈现新气象。

  群众增收腰包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买赛迪·白地是于田县喀拉克乡宗塔勒村村民,以前在乡里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2019年,买赛迪参加了于田县组织的免费岗前培训,顺利到武汉锦瑞技术有限公司工作,目前月工资达到11000元。2020年,买赛迪妻子也一同来到该公司上班,现在两人务工收入达到16000元,收入稳定、生活幸福。“政府的就业政策太好了,不仅免费培训,去武汉务工还享受交通补贴。”买赛迪说。

  除了外出就业,地区在就地就近就业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2023年,于田县通过“腾笼换鸟”方式引进了国内知名企业万马集团,入驻喀拉克乡片区工厂成立服装公司。该公司在片区工厂投入1200万元建设16条智能吊挂系统,配备设备500余台,吸引40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平均工资达到2600元。

  阿孜古丽·托合提肉孜是于田县喀拉克乡央塔克喀什村村民,家里有2个孩子,以前她一直想出去务工,但未能如愿。现在,喀拉克乡片区工厂配套设施完备,阿孜古丽果断来工厂务工。“我现在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就业环境太好了。”阿孜古丽说。

  就业环境改善不仅体现在配套设施上,就业收入提升对群众来说更加重要。阿孜古丽说:“以前出去就业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大家积极性不高。现在就业就在家门口,还是大企业,收入有保障,大家都想出去就业。”

  公司负责人陈运生表示,公司与政府互相信任,在厂区内设置食堂、医务室、儿童之家、快递等设施,可以满足群众日常工作生活需求,让群众可以安心在厂区上班、生活。

  近年来,地区坚持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三农”工作中心任务,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带增收。“转移就业是提高脱贫群众家庭收入最有效的举措,我们通过岗前培训、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等方式,帮助脱贫人口就业,目前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33.44万人。”地区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和田乡村正不断释放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蕴含的潜能和力量。

来源: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1.习近平复信美国马斯卡廷中学访华代表团学生
2.马兴瑞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调研时强调 提升优势资源统筹高效利用水平 以强动能惠民生新作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3.“当年曾穿七条丝袜拍戏,哪有暖宝宝!”成龙在新疆拍《龙马精神》工作记录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