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能源业务发展情况
(二)陆上风电
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以特高压送出配套和大基地项目为重点,持续优化战略布局。截至2023年上半年,已投产项目遍及内蒙古、新疆、甘肃等 25个省份,累计装机规模超1100万千瓦。
云南弥勒西55万千瓦风电场
国内单体容量最大和西南地区装机规模最大的山地风电项目,助力西南地区能源转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河北康保15万千瓦风电场
北京冬奥会柔直配套项目,将绿色、零碳、环保的清洁能源输送至冬奥场馆,助力绿色冬奥。
内蒙古四子王40万千瓦风电场
当期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陆地风电项目,对加快推动陆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和管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青海锡铁山10万千瓦风电场
国内首个高海拔兆瓦级风电项目,对我国高海拔地区风能资源的利用起到积极示范推动作用。
甘肃清水白驼6万千瓦风电场
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的重点清洁能源项目,也是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脱贫攻坚重点产业项目,实现企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
新疆哈密20万千瓦风电场
国家能源局特许权项目,项目的建成对加快产业援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光伏发电
公司积极推行光伏多元化开发,有序开发大规模集中式光伏发电,探索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光储一体化)等业务发展模式,形成由点到面的光伏开发格局。截至2020年9月末,三峡能源已投产光伏项目遍及甘肃、青海、河北等18个省区。
其中,在安徽淮南建成了全球最大采煤沉陷区水面漂浮式光伏项目(15万千瓦),项目将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变成绿色能源基地,助推和引领国家新能源发展模式。在河北曲阳建设了国内单体最大的山地光伏项目(20万千瓦),项目建设带动了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同时将光伏开发与精准扶贫等有机结合,打造了“光伏+”的“曲阳模式”,实现了企地互利共赢。在青海格尔木建成国内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示范项目(50万千瓦),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平价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引领国内光伏产业进入平价上网新时代。
建设我国单体规模最大光伏治沙项目,为规模化沙漠治理和生态修复创造了新的模式,实现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和沙漠变绿洲的双重收益,走出一条沙漠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成功道路。
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和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最广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助力阜阳地区能源结构转型,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
建设三峡集团首个光热项目,利用青海丰富的光照与荒漠化土地资源,积极推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效助力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国内规模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之一,规划建设容量40万千瓦,采用光伏电解水制氢技术,以当地化工企业和矿区氢燃料电池重卡替代原有燃油重卡等作为氢能主要消纳场景,项目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标志着平价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引领国内光伏产业进入平价上网新时代。
国家能源局首批光伏技术领跑基地项目,实现“光伏+农业+扶贫+旅游”四位一体,有效促进铜川地区环境保护、电源结构优化调整、能源多元化供应的持续发展,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行动优秀案例。
国内单体最大的山地光伏项目,带动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同时将光伏开发与精准扶贫等有机结合,打造“光伏 +”的模式。
国家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一号牧光互补项目,集光伏先进技术示范、特色畜牧养殖、特色农业种植相结合的综合示范基地新能源项目,打造“农牧光”三位一体新模式。
国内首批光伏“领跑者”项目,将发展光伏发电与治理采煤沉陷区相结合,探索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推动资源型城市能源发展方式转变。
吉林省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采用“光伏+农牧业”新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生态设施保护三大效益统一的巨大改变,逐渐形成“以草养畜、畜粪还田”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