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履带  带式称重给煤机  链式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德勤:2024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领航变革

   日期:2024-03-27 14:09:5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8    评论:0    
文本来源:Boom Health

内容素材:德勤《2024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

1. 人工智能助力医疗行业变革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望精简医疗机构的行政和护理流程。2019年至2022年间,医疗AI领域股权融资315亿美元,在人工智能并购方面,医疗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数字技术风险资本投资额从393亿美元降至275亿美元,降幅达30%。不过,相关投资水平仍然远高于疫情前水平,除2021年出现投资额激增外,总体融资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
人工智能有望带来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模式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未来五年,如果美国广泛采用人工智能,每年可节省多达3,600亿美元资金——约占该国医疗支出的10%。对于医院,节省资金主要来自临床运营、质量和安全的改善;对于医生,主要来自持续的护理;对于医疗支付方,主要来自保险索赔和供应商关系管理方面的改善。
(1)精简行政事务
人工智能通过自动化行政任务和优化流程,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在美国,AI帮助医院审查患者病历和医疗政策、减少保险索赔错误和积压。此外,AI减轻了医生的行政负担,使其能更多关注患者护理。芬兰利用AI推动医疗体系改革,目标是到2030年为大多数公民提供数字化、个性化医疗服务。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除了精简行政事务外,人工智能还可基于患者独特的健康档案,帮助预测患者预后,推荐治疗方案,并提醒医生注意诸如禁忌药物或过敏等问题。基于电子健康记录和可穿戴设备数据,可助力早期疾病检测和放射成像解读。
医疗系统需要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2020年,全球医疗行业产生超2.3ZB数据。预计到2026年,可互操作的临床数据市场规模将翻一番,增至62亿美元。短期内,人工智能可有效解释和回应问询,改善患者互动,人工智能集成实时翻译功能,可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实现医疗公平。
(3)扩大服务可及性
零售环境下,人工智能可以更低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沃尔玛、亚马逊、百思买等公司均已开设零售医疗服务业务或已试水该领域,以低成本方式提供许多基本服务。凭借增强现实、智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可能会进一步模糊人类与技术之间的界限。未来,人工智能有望为以下三个关键医疗领域提供协助:
  • 智能诊断:利用体外诊断、医学成像、电子健康记录、可穿戴设备等信息,帮助医生作出精准诊断。

  • 个性化自适应医疗方案:通过解读来自智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生物标志物数据,生成治疗方案,如睡眠分析、饮食建议等。

  • 人口健康管理:分析大型数据集,识别对于发现人口健康趋势至关重要的模式,如宫颈癌等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预测因素。
(4)影响可信度的主要因素
人工智能的采用取决于医疗机构、医疗从业者以及消费者对该技术的信任程度和接受程度。为此,技术应保证数据透明化(明确数据用途)、算法可解释性、运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疗AI联盟概述了可信人工智能的特征,包括:
  • 安全性:不得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财产或环境。

  • 问责制与透明度:人工智能应具可审查性,信息来源可追踪。

  • 可解释性与可解读性:医疗人工智能必须清楚阐明其生成结果的过程。

  • 公平性与公正性:不得增加特定群体遭受偏见或不良结果的风险。
(5)在医疗领域负责任地部署人工智能
公司应尽早投资于人工智能,并确定在整个价值链中应用人工智能的机会,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须采取措施,确保负责任地部署人工智能,保证人工智能的使用及相关流程透明且可审查。
2. 解决成本和可负担性问题
医疗成本决定着全球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自2020年以来,多数国家的人均医疗成本有所上涨。2022年,美国的人均医疗支出超过12,500美元,相当于该国GDP的17%,预计2027年,美国人均医疗支出将达到17,000美元以上。
受疫情影响,医护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成本增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愈发受到重视。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导致医疗成本上涨的一大主要因素,例如,美国专业护理机构的全职员工减少了18%,但其劳动力成本仍然增加30.8%。此外,大规模通货膨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通货膨胀是导致其医疗费用负担能力下降的首要原因。
随着长期护理成本的增加,各国正采用不同的医疗支付模式解决该问题。德国和日本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经济支持;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采用基于经济状况调查的制度提供经济支持;法国采用混合供资方法,将收入调整后的全民医疗保险和私人保险相结合;美国依靠公共和私人资金共同供资,其中包括患者自付费用。同时,全球医疗机构均已开始采用虚拟病房和人工智能诊断工具等创新技术,以降低年龄相关的疾病护理成本
医疗成本上涨致使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下降。为了改善发展中地区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医疗机构正加紧提升发展中地区医疗用品的供应和治疗方法。即使在富裕国家,为改善医疗服务可及性所作的努力有时也没能奏效。德勤美国近期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每年因医疗不公平问题遭受的损失约为3,200亿美元。如果医疗差距得不到弥合,到2040年,这一数额可能会增至1万亿美元或更多。
为减少医疗不公平现象、提高可负担性与可及性,医疗机构所采取的步骤包括:
  • 借助合作带动多机构采取行动,如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系统

  • 利用医疗机构作为附近地区或社区主要医疗机构的优势

  • 实施以医疗公平为重点的质量改进方案

  • 促进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服务,以满足区域需要,并明确致力于减少医疗不公平现象

  • 通过倡导组织将以医疗公平为重点的质量改进方案与各项倡议结合起来
医疗旅游作为降低医疗成本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和保险公司的青睐。亚洲、印度、泰国和土耳其已成为医疗旅游热门目的地。据估计,仅在2022年,就有超过787,000美国人离境求医。医疗费用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2022年,费用超过5,000 美元的手术在美国医疗旅游手术中所占比例从2017年的5%增至22%。
在当前的成本环境下,医疗机构应聚焦改革医疗服务方式、优化运营模式、优先进行人力投资、采用数字化战略来实现组织变革:
  • 改革医疗服务方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到零售诊所和急救中心就医,医疗机构通过对这些替代性医疗机构进行战略投资,改进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 优化运营模式:医疗机构应考量各种不同的运营模式,如固定价格模式、基于风险的模式、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式、以成果为导向的模式等。

  • 优先进行人力投资:医疗机构应优先投资于员工体验与发展,如提供留任奖金、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开展培训等。

  • 采用数字化战略: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优势,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协调一致的数字化战略,而不是单单推行临时性的渐进式数字化举措。

3. 应对迫在眉睫的全球医护人员短缺问题

新冠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短缺问题更为凸显。造成医护人员短缺的因素包括职业倦怠、人才储备有限导致的医疗机构职位的高空缺率、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率上升。

即使采用人工智能等劳动力节约型技术,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医护人员的需求仍将从2020年的6,510万激增到8,400万。为满足这一需求,医疗行业需落实医疗服务模式转型,重新设计工作岗位,并重新考量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临床医生职业倦怠是造成医疗行业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受访的10个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新西兰、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中,有9个国家的医生对一系列问题都感到不满,包括薪酬水平、与患者相处的时间、处理行政工作的时间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信任对医疗机构至关重要,也是有效提供医疗服务的关键。然而,德勤美国调查发现,整个医疗行业(包括消费者和医护人员层面)都面临信任流失问题。自新冠疫情以来职业倦怠逐渐显现、薪酬水平跟不上通货膨胀以及对高层领导的信任下降,导致员工短缺问题加剧。

为了吸引并留住临床工作人员,医疗行业的领导者有责任重建信任,恢复医疗行业的意义、价值和目标。医疗机构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倾听员工声音、提升工作透明度以及让一线员工参与决策过程;恢复临床医生的职业意义并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让一线临床医生担任领导职位;让领导层对员工福利负责。提高临床医生薪酬和重建信任,有助于防止人才流失和减少医疗机构的长期劳务支出。

除建立信任和涨薪外,医疗机构还可借助技术处理行政事务等,缓解导致职业倦怠的一些主要因素。人工智能有望用于减轻文档编制负担、处理术前工作流程以及协助保险理赔。减轻临床医生的行政事务后,他们便可腾出更多时间与患者相处。此外,医疗机构需考虑转变医疗模式并重新规划工作内容,重建员工队伍,可采取的措施包括:进行技术投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医疗服务提供场所;重新规划员工队伍;整合员工队伍规划和战略规划等。

4. 发挥社会照护作用

据估计,80%的健康结果取决于行为、社会或环境等健康驱动因素。为解决医疗成本不断上涨的问题,全球各地的医疗机构、政府和利益相关者正转而采用各类医疗服务相融合的模式,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全人健康”模式。

医疗消费者普遍支持向整合性社会医疗照护模式的转型。2023年一项研究结果显示,75%的受访者表示不介意政府机构收集个人数据以提供个性化的综合社会照护服务。为建立一个优先考虑社会决定因素的医疗体系,一些政府正在投资社会照护劳动力,并部署新的综合服务提供模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医疗服务不足社区的需求。

一些国家正在着手建立伙伴关系,以打造更有韧性的社会照护人才库,为社会照护工作者赋能。瑞典于2022年启动首个国家职业战略,为护理领域员工提供更好支持;美国政府改善直接护理人员的招聘、留用、培训和职业发展,拨款建立国家中心,旨在2027年前加强直接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加拿大各省政府均在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以向在岗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支持;英国政府将与照护技能培训机构Skills for Care开展合作,创建新的护理劳动力培训途径,已获2.5亿英镑投资。

政府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确保在医疗服务不足人群中公平分配对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投资。澳大利亚统计局的一项分析显示,澳大利亚原住民和非原住民之间的健康差距的34%是由社会决定因素造成,包括就业和工作时数、受教育水平、住房充足性和家庭收入。

向医疗服务不足人群提供社会照护服务是一项长期挑战,而疫情加剧了这一挑战。技术对此有所助益。一些例子表明,技术用于为各类人群提供服务的同时,可彰显包容性。将社会照护纳入实现整体健康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应考量以下问题:

  • 建立可持续的劳动力招聘和培训框架。
  • 确定如何纳入基于社区的方案,以便让拥有关键社会问题生活经验的人参与解决方案制定。
  • 优先考虑数据治理和数据共享,以便医疗机构之间能够交换风险因素、家庭健康史等重要信息。
  • 投资于聚焦健康的社会背景及环境决定因素的预防模式。
  • 利用技术工具,为社会照护工作者提供支持。

5. 塑造可持续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情景变得愈发清晰,气候影响还将造成医疗不公平问题。预计在2030年至2050年间,气候变化每年或将造成约25万的额外死亡人数,并将对医疗基础设施较差的低收入地区产生严重影响。

医疗行业易受气候变化的诸多影响,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和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而言皆是如此。气候变化或将加剧经济平等、性别平等和移民权利等一系列问题。德勤美国近期开展的一项分析将上述社会问题与医疗服务联系起来。据估计,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气候行动,可减少全球超过1亿人过早死亡,改善健康状况,并维持一个更宜居的生态系统。

为应对这些挑战,一些医疗机构优先考虑其临床护理系统的能效问题,另一些则已加速脱碳进程。此外,各医疗机构也在致力于提高供应链可视性,改进各自的数据共享方式,以消除资源浪费,提供更具可持续性、更加公平的医疗服务。

(1)增强运营韧性,应对医疗能效问题

在不可预知环境提供可持续的医疗服务,各地的工作环境可能大不相同,医院需增强运营韧性来应对医疗服务的能源安全问题。如埃及卢克索一家癌症治疗中心采取了多项措施助力提高能效,在六个月内将能耗降低了20%;美国一家医院为应对一系列自然灾害,投资建立相关系统,在自然灾害影响下,仍保持正常运行。

(2)脱碳投资初见成效

医疗行业应通过减少医疗设施产生的直接碳排放来实现脱碳。一些国家计划采取了两步走方法,如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碳减排计划:针对该医疗体系直接控制的碳排放量,英国承诺力争在2028年至2032年间实现减排80%,到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

2023年,美国儿科医疗机构Valley Children’s Healthcare启动了一项新的能源韧性和环境战略,旨在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50%,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建立全国最大的儿科医疗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在印度,Ambica Constructions and Contractors和Lifeline Hospitals Group于2023年宣布计划投资14亿美元,用于修建印度首家设置500张床位的完全碳中和医院。

(3)鼓励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

医疗行业领导者关注的另一领域是,创建可随环境、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而灵活调整的供应链。在整个供应链中采用可持续实践面临诸多障碍:采购流程零散化、可持续相关法规因地区而异、打破采购和临床护理之间的藩篱较为困难等。

2023年,可持续市场倡议健康系统工作组启动了一项更广泛的全球行动,为供应商制定气候行动和可持续性目标,以减少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该战略伙伴关系由全球医疗组织、生命科学公司和相关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和领导人组成,负责支持联合国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并减少医疗系统碳排放。

(4)减少整个价值链上的浪费

临床医生正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手术包中的所有物品,而非丢弃未使用的物品。通过重点关注电子元件等高价值材料,医疗机构可将废弃物问题纳入价值链讨论。医疗机构可采取优化供应链、进行临床创新、生产低碳药品、提升运输效率的方式减少整个价值链上的浪费,实现碳减排。

衡量环境影响,并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影响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学习,是医疗行业建立更具可持续性医疗体系的另一种途径。此外,致力于信息共享亦会改变受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影响过大人群的健康状况。这些举措的最终目标是减轻财政压力,增加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渠道,为来自各种背景的患者塑造可持续未来。

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遵循4.0版CC许可协议正确标明出处。


— 历练骨病精准诊疗思维 —

— NOT THE END —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