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5 期
集聚发展提升要素 打造优势产业强镇
——射阳县海河镇稻米产业强镇纪实
江苏射阳/邓成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需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围绕这一战略要求,射阳县海河镇着力推动资源要素、资金人才、工作力量向特色产业发展聚合,深耕“土”的资源,走出“特”的路子,提升“产”的效益,初步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结构优化、链条完整、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先后获评省首批味道小镇、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强镇。
强化规划引领 聚集资源优势最大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海河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在建设农业强国上的战略部署,谋划发挥资源优势最大化,制定发展规划,把稻米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之重,不断加大行政引导,有效增强产业组织化程度。
1、推进集群集约发展。海河镇地处射阳最西端,明代中叶成陆,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裕,有耕地25万亩,是射阳大米主产区,江苏第一产粮大镇,年产粮食4.3亿斤。按照镇集群集约总体规划,以涉农经营组织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加工集中地为核心,以相关服务机构为辅助实施集群培育工程,建设稻米产业强镇经济圈,是海河镇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的有力举措,先后推动建成29家稻米加工企业,引进射阳大米集团建设射阳大米产业园区,年加工能力超百万吨,高标准仓储达40万吨,带动上下游全链条、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群体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2、建设优质稻米基地。以绿色、优质、高效为发展方向,推动农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是海河镇产业强镇的工作重点。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加强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争取国家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挖掘自身潜能,近三年来累计投入2.17亿元,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7.77万亩,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还要新建提升2.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沙东、烈士、革新等绿色、高产、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区,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诱控、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减量增效技术,为加工企业提供绿色、优质稻米原料。
3、着力培育经营主体。产业发展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产业振兴需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规模化、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是海河镇产业强镇始终坚持的原则,按照产业化、融合型、带动强的思路,海河镇先后培育以稻米为主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规模在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达432家,新型合作组织突破200家,和加工企业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紧密合作,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形成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农户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符合产业特色、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有力促进了稻米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注重新质生产 推动转型升级数智化
种植业受制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传统加工经营能力的滞后性,如何提升稻米产业质量效益?海河镇率先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智能装备进厂到村下田,赋能产业全面振兴。
机械化栽培。全镇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智能农机装备保有量超过5台,机械化水平达97%以上,机插秧面积12万亩,占水稻面积75%以上,植保飞防达90%以上,机械化收割达98%以上,基本实现“一粒种”到“一粒米”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生产。为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范围,还在优质稻米示范区装上联网传感器,实时收集光、温、水、肥等农业要素信息,让稻农即时了解田间信息,从而优化各项生产要素投入,有效管控因环境导致的生产不确定性。
智能化储加。近年来,采取奖补激励,示范引领,推动大部分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把数字技术嵌入仓储加工环节,全面升级智能化水平,改造升级的高标准仓储保证了高质量原料,全智动生产车间碾米机、色选机、去石机、包装机、机器人码垛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标准化、包装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必新大米集团有限公司,2条生产线日产900吨,年产30万吨的两个车间,仅用12个人生产管理,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2023年加工优质大米10万吨,销售5亿元,有力带动了稻农增收,成为海河产业强镇的重要支撑。
数字化流通。传统的产品流通模式一般经过生产者、经销商、批发市场的多个中间环节,交易主体多,流通链条长,涉及交易主体多,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容易造成产品流通成本高、损失概率大的一系列问题。海河镇创造性实行“直销连锁,智慧销售”,打破了农户、中间批发商、各级经销商点状分布的格局,简化了货源组织、物流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减少物流成本,扩大销售半径,最大程度上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了海河产射阳大米影响力,增加了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增强了稻米产业发展活力。
突出质量管控 坚持溯源应用常态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积极落实习总书记农产品质量“四个最严”的要求,把安全网“织起来”,把优质米“产出来”,把好品牌“树起来”是海河稻米产业提升、壮大、做强的核心要诀、坚定举措。
1、牢筑田间“安全线”。绿色生产从源头做起,近年来,海河镇积极实施化肥减施增效行动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集成推广良种良法良技,全面开展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建成村级回收点28个,镇级回收站2个,农药包装废弃物闭环回收试点1个,实现废弃农膜回收率10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5%,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服务面积达74万亩次,开展农药和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建成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 1800亩。
2、坚守加工标准关。如何实现“好粮”到“好饭”,让消费者吃得饱,更要吃得好?海河镇稻米产业坚持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条的“五优联动”,突出把好加工关口,严格执行射阳大米DB32/T 1580-2019江苏省地方标准,规范技术规程,选料优质,精深加工,精准包装,恒温储藏,冷链运输,数字营销。成就海河产加出的大米香甜软糯、弹而劲道、营养好吃、安全放心的特色,吸引了上海、浙江、苏州、云贵销售商消费者的青睐,纷沓登门或线上求购,促进年加工销售优质大米40多万吨,形成一粒好大米撬动一个大产业,走出一条强镇富民路。
3、强化应用“追溯码”。射阳大米2018年进入国家农产品百强品牌目录,2020年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评估,品牌价值245.32亿元,这主要得益于追溯管理保证产品优质安全。海河是射阳大米优质原料的主产区,集群集约加工的核心区,又是全程溯源管控的示范区,在农业农村部出台农产品追溯管理“四挂钩”文件后,2019年就积极培育追溯文化,传播追溯理念,造浓良好社会氛围,合力营造有利于可追溯产品消费的市场环境,率先启动稻米产品全程可追溯,采取射阳大米二维码和主体加工企业追溯码“双码”应用,消费者一扫袋上“双码”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达到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海河镇明确产出的大米包装每袋都有“双码”标识,无追溯码标识产品不出厂不销售,无“双码”标识的包装不是正宗海河产射阳大米,江苏必新大米集团、江苏射阳大米集团等规模加工企业,年应用双码量都在300万枚以上,全域加工企业应用量达1000万枚,应用面达80%以上。为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夯实了基础。
产业强镇启示:乡村全面振兴特色化
海河镇稻米产业强镇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实践样板和丰富的借鉴经验。
因地制宜 培植主导产业。海河镇党委政府注重发挥耕地面积广袤、水资源丰沛、历史产粮大镇的优势,统筹谋划,策动推进,持续优化,坚持发展,实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大产业。
走生态路 打好绿色品牌。海河镇结合实际制定特色产业基地和绿色产品认证计划,大力开展绿色产品基地建设、绿色产地挂牌保护、产品品牌提升活动,推动席珍珠、粮必香、添然香、香玉煌、盛阳、国投味道、鸭管家等20多个品牌申报并获批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江苏必新大米集团获得江苏最美绿色企业、江苏精品大米、射阳县县长质量奖。海河镇还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在阜中、沙东等村建设万亩有机果蔬园,生产出的海河西葫芦获批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在烈士、复兴等村发展优质梨果,“海河苏冠梨”区域公共品牌申报材料已提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
“三产一体” 市场带动产业。市场是产业的牛鼻子。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以市场带动全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海河镇稻米产业做强的关键。一是加强推介宣传。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大米文化馆,宣传稻米产业特点、悠久历史、产品特色,提升美誉度、扩大影响力。二是参与展览评奖。凡国家、省、市稻米产品展示展览评奖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必新大米集团、射阳大米集团、圣阳米业公司等企业先后获得中国好粮油、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中国十大好吃米饭、中国国际粮油交易会金奖、绿博会金奖、江苏好粮油、江苏好大米金奖等荣誉20多项。三是“两线”紧密合作。全镇日产3000吨生产线产出的大米,与天猫、京东、拼多多、海底捞等线上,与大润发、盒马鲜生、沃尔玛等商超及100多家授权商线下合作,上海销售商开设了50多个实体体验店,500多处销售点,牵动了上千万的青睐粉丝。
加强服务 增强推进活力。海河镇党委在坚持用抓工业的思维抓稻米产业强镇中,十分注重发挥镇农业农村局和各级农技人员的作用,致力培植优良品种,推动射阳大米集团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培育“鹤香粳”系列专属品种,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南粳9108系列优良品种种植面积80%以上;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质生产资料,经常性集中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新型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对未来的海河稻米产业提升与做得更强,党委书记刘德龙思路清晰信志满满:“扬优势、克短板、抓龙头、强链主、走深做实前延和后伸两篇文章,全面构建从田头到餐桌、从产区到销区、从主产品到副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努力争做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
作者简介:邓成新,男,退休干部,中国管理科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粮协副会长,盐城市粮协副会长,射阳县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热爱文学,笔耕不辍 ,时有论文.散文.记叙文.报告文学发表。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我们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若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陈家声(阳光灿烂),江苏泗洪人,为中国酒业协会酒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80年代末学习诗歌创作,出版有诗集《爱的旋流》、散文集《杯中日月》、文集《宿迁酒歌》。
顾问:凌 峰
编委:杨增勤 徐永群 颜玉华 邱玲娜 闻 雪
总编:严 伍
主编:许尚明
投稿须知
本刊是综合性文学读物,常年面向文学爱好者征稿。
1、作品须原创首发,拒绝同时投送其他公众号。来稿7日后没有刊发的,作者可另投他处。
2、诗词不少于10行;幽默笑话不少于500字;小说、散文、评论、杂谈2000 字内,特优秀的作品可适当放宽。
3、来稿附百字作者简介和作者生活照,与作品一起发表。
4、文稿须遵循法律法规,弘扬正能量;段落清晰,标点符号准确,无错别字;避免生冷怪癖的字词,便于朗读。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若作者不同意修改的,须在文末注明。
5、作品赞赏金的70%发放稿费 ,30%用于平台维护,在平台发布15日后以微信红包发放;无赞赏无稿酬,赞赏金10元以下免发稿费。如单独赞赏朗读者的,请微信私聊告知主编或在文末留言处留言。
6、作者须加主编微信15305115699;投稿邮箱1114250342@qq.com,或发送到主编微信。
7、作品只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刊观点。
8、严禁抄袭,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概不负责版权纠纷。
沿海文学微刊
2022年4月19日
点击二维码,阅读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