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我国竹子主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和完整的竹加工利用体系,竹产品品种多,竹文化深远,发展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将发展竹产业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19年,《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做好“三农”工作的意见》正式将竹产业列入全省培育打造的10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2021年,《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千亿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竹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路线图。2022年以来,湖南省将增强竹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广泛调研座谈、征集意见、走访交流、借鉴外省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破解制约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构建全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体系,持续将湖南的翠绿竹林转化为金山银山,开拓生态美、百姓富的竹产业发展新局面。本文结合湖南竹产业发展现状,通过阐述《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详细解读其主要内容,以期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1)资源总量保持稳定。截至2022年,湖南竹林面积为121.67万hm2(1825万亩),立竹株数33亿根,涵盖楠竹(占比95%左右)、水竹、黄秆竹(金竹)、桂竹、慈竹等主要竹种。全省14个市(州)均有竹林分布,其中6.67万hm2(100万亩)以上的有邵阳市、益阳市等10个市,竹林面积0.67万hm2(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53个,“中国竹子之乡”有桃江县、安化县、桃源县、绥宁县,“中国特色竹乡”有耒阳市、炎陵县。大径竹年产量达3亿根。
2)加工体系不断完善。全省竹加工企业4 000余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02家,加工产品主要有竹集装箱底板、户外竹地板、竹西餐具、竹筷、竹笋、竹滑板、竹日用品等。在生产加工规模方面,年产竹制日用品1 434万件、竹工艺品385万件、竹家具101万件、竹地板23万m3、竹人造板141万m3、竹炭23万t、竹笋10万t。在标准化生产方面,通过持续推进地方、协会(团体)、企业标准建设,全省竹产业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湖南现行地方标准18件、企业标准15件、团体标准1件。3)竹林旅游快速兴起。涌现出“森林公园+竹旅”“景区+竹旅”“竹海”等模式。全省有7个市(州)18个森林公园依托竹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开展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森林旅游活动,年接待游客130多万人次。一些景区发挥竹资源优势,借助其成熟的旅游设施开发竹林旅游,已成为居民周末游、周边游的主选目的地之一。例如,桃花江竹海、赫山区百竹园、蔡伦竹海、南岳竹海、云峰竹海等已颇具名气、人气。4)集聚态势逐步呈现。全省共创建国家竹产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楠竹特色产业园33个,园区年综合产值已超过60亿元,带动8万余名农民就业,年增收约10.1亿元,产业园区在“降成本、促协作、带民富”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益阳市、邵阳市、岳阳市竹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突显,3市竹产业产值之和占全省竹产业产值的67%以上。竹产业强县加快形成,有34个县竹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其中桃江县达147亿元。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桃江县大栗港镇、赫山区泥江口镇)2个,省级农业特色小镇(桃江县马迹塘镇)1个。5)品牌引领成果初显。湖南省2019年启动建设“潇湘竹品”公用品牌,并坚持强化宣传、标准先行、运营服务三位一体推进“潇湘竹品”公用品牌建设。制作了“潇湘竹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视频,生动讲述潇湘大地上孕育的竹子故事,深入介绍品质生活中、城市建筑中、舌尖美味中、生态旅游中、深厚文化中广泛推崇应用的湖南竹制品,取得了良好反响,扩大了“潇湘竹品”的名气和市场影响。开展“潇湘竹品”旗下系列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已制定竹笋、竹炭、竹筷、竹刀叉勺4个团体标准。“潇湘竹品”展示中心正式开馆运营,汇聚了全省53家竹企业生产的200余种优质竹产品,并成功亮相“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部农博会”“伯明翰秋季消费品展览会”、京港澳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重大展会及明星直播带货活动等,有力推动了湖南竹产品“出湘、出境”。同时,全省已创建“桃江”“绥宁”“双牌”3个“一县一特”竹产业品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等,“桃江竹笋”“会同竹笋”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品牌建设和加大品牌推介,户外竹地板、竹凉席、竹滑板等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效提升;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竹筷、竹西餐具、户外竹地板等出口欧美和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竹筷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6)科技支撑持续增强。全省竹产业推广应用的竹业新技术、新成果累计183项,竹业科研人员达456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利的竹产品317个。依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省林科院以及竹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力量,组建了以院士为领军人物的“湖南省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竹栽培、竹材开发应用、新产品研发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竹木天然纤维多层复合装饰板材关键技术”“原态竹材展开密实化单板重组材关键技术”等一批科技成果,其中1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同时,深入开展竹林机械化技术推广现场演示等,推动了竹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应用。7)经济社会效益提升。截至2022年,湖南省竹产业产值达540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率达17.84%,竹产业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林区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调查,全省每实现1 000万元竹加工产值,可以带动楠竹一二三产业实现综合收入3 000万元,其中农民售卖原料竹获得直接经济收益在400万元左右,可直接带动就业26万人,带动原料基地333 hm2以上。“十三五”期间,湖南通过发展特色竹产业直接和间接创造了超10万个就业机会,带动了近2.5万户贫困户、9万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湖南常宁:楠竹产业助农增收
1)助推湖南竹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湖南是我国竹子主产区之一,截至2022年,全省竹林面积为121.67万hm2,居全国第3,0.67万hm2以上的竹资源县53个。但目前全省竹资源利用率不到30%,竹产业产值与竹资源优势不匹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生态效益。《意见》将为竹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竹产业融合发展等凝聚起发展共识,推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发展竹产业,整合各类资源和扶持措施,加快畅通“竹林竹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2)助推湖南加快实现千亿竹产业发展目标。《意见》为湖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宏观引导政策,将有效解决全省竹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竹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集约度较低、要素保障不强、品牌影响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加快实现千亿发展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3)助推湖南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双碳”发展目标。通过政策出台支持竹产业发展,将大幅提升竹产业承载就业的能力,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竹农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竹子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固碳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尤其在固碳方面,1 hm2竹林年均固碳量可达4.91~5.54 t,是杉木林的1.46倍,是热带雨林的1.33倍,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湖南靖州:念好楠竹“产业经” 增强发展“新动能”
《意见》共12条措施,第1—3条注重科学统筹谋划,第4—11条突出破解发展瓶颈,第12条强调政策落地见效。
该部分包括制定竹产业发展目标、优化竹产业规划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3条措施。总体上,通过优化布局,规划重点和一般发展区,指导重点发展区发展重点产业、产品等,走出湖南省竹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竹产业“一县一特”增长极,进而连极成片、联片集群,形成结构合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延伸增厚、产业集约化、集群化程度高、市场主体日益壮大、配套服务及市场环境日臻完善的竹产业发展格局。到2028年,全省竹林面积稳定在121.67万hm2左右,规模以上竹产业龙头企业150家,年产值15亿元以上示范园区10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示范县3~5个,年竹文旅3 000万人次,竹农人均竹业年收入2 000元以上,研发推广3~5个竹基新材料,打造具有国内较高知名度的“潇湘竹品”公用品牌,竹产业年产值达1 000亿元。1)在目标制定中,设置竹林面积、规上企业、示范园区、示范县数量、竹农年收入额、竹产业产值等量化指标,体现竹产业发展规模的提升;提出发挥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发推广竹基新材料产品,打造“潇湘竹品”公用品牌,促进全链发展、融合发展等定性指标,体现竹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2)在规划布局中,将全省53个竹林面积0.67万hm2以上的县、市、区归拢为湘东、湘中、湘南、湘北、湘西5个区,依据各区竹产业基础和优势,从5个区中筛选出28个重点县、市、区,这些县、市、区至少有1家以上省级竹产业龙头企业,而且具有较好竹产业基础,基本形成集资源培育、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通过支持重点县、市、区打造竹笋、竹集成材、竹纤维复合材料、定向重组竹、竹缠绕复合材料、竹基炭(碳)材料、竹基生物材料、竹家具、竹日用品等“一县一特”主导产品,促进竹产业发展效率的大幅提升。3)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以资源、产品、主体、市场4个维度的优化升级,构筑起资源优质且可持续利用、主导产品附加值高、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市场渠道畅通、竹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现代化竹产业体系。
该部分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用地保障、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竹产业与竹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品牌塑造、推广应用竹产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等8项支持措施,具体可概括为完善竹林生产条件、化解竹子下山难题、加强自主创新、增强要素保障、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市场渠道和丰富竹文创产品等7个方面,以有效解决湖南省竹产业发展难点、痛点,将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1)完善竹林生产条件。加强竹林灌溉、水肥设施建设,以增强竹林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土壤养分不足的能力,有效稳定和提高笋竹产量、质量,提升竹林经营精细化、集约化水平。2)化解竹子下山难题。支持围绕龙头企业资源供给修建竹林道,补助标准3万元/km,计划每年修建500 km。主要考虑湖南目前竹子下山90%以上还是以“人工砍运装+农用车运输”的方式,通过建设竹林道打通竹子到乡道、县道等的“最后一公里”,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原竹需求,同步支持在竹林基地就地就近建设竹材初加工点,以大幅提升一次性装载量和运输效率,有效降低竹材运输成本和解决运输超长、超高等交通安全问题,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关于竹林道“建多少”“建成什么样”的问题,研究显示毛竹林集约经营林道网达到122 m/hm2可获得最大的毛竹林经营效益。湖南121.67万hm2竹林则需建设15.38万km竹林道,经初步统计,全省现有竹林道约6.84万km,竹林道建设仍任重道远。在竹林道建设标准方面,目前湖南省按照路基宽度3.0 m以上、有效路面宽度2.5 m以上、砂石路面、最大坡度不超过12°、转弯半径不小于12 m的标准修建。同时,《意见》提出对探索竹子下山方式、布局建设笋竹初加工点、组建专业采伐队、规范农用车运输竹材、开发竹材运输装备等示范项目给予支持,将推动竹子下山方式多元化、机械化、自动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竹林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3)加强自主创新。按照“竹企创新主体+市场需求+科研机构+行业部门”的模式构建湖南省竹产业自主创新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是决胜市场的法宝,《意见》支持竹企围绕市场所需求的竹纤维、竹缠绕材料、竹基材料、代“木塑钢”等新产品、新材料以及竹产业生产运输加工机械等开展系列创新研发,以不断拓宽湖南省竹产业的维度和产品附加值。竹企主导的创新研发只有科研机构的介入,才能激发强大的创新创造力量,《意见》支持依托院士团队、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组建“湖南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一批国家、省科研技术中心、实验室等,为竹产业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和实验条件。同时,行业部门尽可能地为竹企和科研机构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例如以项目形式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对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予以资金支持,实施“揭榜挂帅”调动竹业重大技术研发积极性,将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覆盖到竹产业等,以促进竹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此外,支持制定竹产业国标、地标、行标、团标等,促进竹产业在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时增强自主知识产权。4)增强要素保障。一是增强用地保障。竹子空心体长,不便于运输,且富含营养物质和糖分,类似水果、蔬菜易变质腐烂,砍伐后的竹子及采挖的竹笋均需要迅速就地加工处理。但目前的用地政策不允许竹材、竹笋就地加工处理,同时不少产业园区因竹材堆放占地多、笋竹加工企业缴纳税收少、形象不佳等原因而不接纳笋竹初加工企业入园,笋竹初加工处于无地可用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了中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此,《意见》从林地和农用地2个方面着手解决该问题:一方面,修筑用于笋竹材贮存、去壳(皮)、切片、保鲜、晾晒、分解、干燥、碳化的设施所占用林地,参照贮存木材设施占用林地规模指标要求办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其中“参照贮存木材设施占用林地规模指标要求”即用地面积应≤10 hm2(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标准》为准)。另一方面,按规定将与笋竹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简单加工(如去皮、剥壳、粉碎、切割、干燥、碳化)等设施占用林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根据湖南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要求,“从事规模化作物种植的辅助设施用地原则上控制在种植面积的5%以内,种植面积500亩以内的,最多不超过20亩;种植面积超过500亩的,可适当扩大,但最多不得超过30亩”。二是增强财税金融保障。每年统筹省级林业专项资金用于保障《意见》有关资金支持措施的落实,发挥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功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竹产业。落实系列金融政策、减税政策等,降低竹企融资成本,减轻竹企上市或发行债券负担。对笋竹初加工用电予以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差额补贴,要求补贴对象年用电量达到一定规模(暂定为10万kW·h/年,根据实际用电和初加工原料使用情况酌情调整),由县市区林业部门对其进行补贴资格认定,对其初加工年用电进行测算统计,在下年度申报电费补贴。5)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全竹产业链发展质量关键在于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龙头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龙头企业打造为在产业链中扮演核心角色的“链主”企业。《意见》明确对龙头企业围绕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施的竹林流转、精深加工、剩余物产品研发、创新或融资平台建设、营销渠道拓展等项目贷款予以贴息,通过贷款贴息支持,既减轻企业负担,又不直接干预市场。《意见》鼓励竹企通过兼并重组、加强合作、招大引强、打造“总部经济”等方式形成企业间“合作双赢”“兼并共赢”的发展格局,围绕竹企做大、做强排除体制机制障碍,尽力实现大小竹企的发展利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实施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竹企研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提升产销规模、品牌影响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等,不断提升其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6)拓展市场渠道。主要包括公用品牌建设和推广应用竹产品。《意见》坚持品牌引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制定标准、优化供需、品牌宣传等措施培育打造“潇湘竹品”省级公用品牌,利用这个“省级平台”更好地实现一端连接“大市场”,一端连接“小生产”,将“小散乱”非标化的竹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向市场供给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绿色、低碳、健康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意见》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发挥带头作用,在办公用品、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上尽量使用替代“塑、木、钢”的竹制品;推动竹食品、竹制品进社区、进家庭,促进广泛应用竹子来绿化美化城镇、乡村、庭院,激发民众对竹产品及服务的消费需求,拓宽“潇湘竹品”的销售渠道。7)丰富竹文创产品。“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伴随着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竹旅游、竹康养、竹体验等新业态的兴起发展。《意见》突出支持建设一批竹产业与竹文化、竹新业态深度融合发展的载体,为人们提供观竹、品竹、悟竹、养竹、居竹等的物理和精神空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发展理念和重要思想贯穿湖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始终。
该部分主要明确了系列强化保障措施,要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各部门要密切协助,细化落实措施。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省级“林长制”考核,强调营造深入广泛宣讲政策、措施和典型、引领竹产品消费等良好氛围,为《意见》各项措施的落地见效增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