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与议题设计
在论坛主题一而贯之的前提下,形成相对系统性的各类议题则是主题的坚定落实。假设对此不做深入思考,论坛的内容与形式或许仅仅只能老生常谈。在这次论坛上,策划者在具体分论坛层面动足了脑筋,具体的内容包括:全国会展专业师资集训班 ,职业教育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会展专业建设经验分享 ,全国会展专业新型教材编写圆桌会议,《活动研究》辑刊编写研讨会,全国会展院校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联席会......显然,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属于首次登场,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也对参会代表充满了不少的吸引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嘉宾演讲与对话环节相关的议题也就脱颖而出。产学研融创 、会展学科建设、社会经济变革与会展教育、会展+传播、数智化如何赋能会展教育教学等内容都让参会者感受到浓浓新意,对“重构与提升”起到很强的支撑。“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就业”和“数智化与会展教育教学创新 ”的两场嘉宾对话过程特别精彩,让参会者深刻感知到新形势下学生培养的新动态与新特色,感知数字化对会展教育的冲击与课程体系创新的时代价值。
主持人与嘉宾选择
嘉宾选择,意味着论坛内容的精湛性与对参会者的足够吸引力。著名学者、重要嘉宾等不可缺少,毕竟意味着论坛的层级与亮点。学界是重点,业界也需要,学会与协会领导也不可缺少。老面孔需要,新面孔照样值得,这是论坛的精彩组成。本科需要,高职同样不可缺少。就在这样的一种有些纠结的选择中,形成一份合适的嘉宾名单其实很不容易。无论选择谁,都要有代表性,都要对议题形成坚定的支撑,只有这样,论坛才能足够精彩,如磁力一样对参会代表形成思维冲击。在这方面,本次论坛的策划者花了大量心思,因而也得到了诸多与会者的很大程度认可。
马勇(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主任、教授)
姜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兆峰(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崔德明(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各个环节参会代表
针对本次论坛的发言,主办方可谓用尽心机,基本上让绝大多数的主流学者都拥有发言的机会,不断促成了很多的思维碰撞机会。对于每一个环节,嘉宾们也相对特别专注,充分把握发言机会,让更多新观点与新思路在论坛上得以展示。在主题演讲环节,姜淮、夏光蔚、任国岩、孟奕爽、程治刚等嘉宾分别就《产业发展及其对会展教育的新要求》《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 融合产业教学创业 协同育人促发展》《中国特色的会展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会展传播交叉融合的思考与探索》《数智化如何赋能会展教育教学》等精彩内容进行分享。
任国岩(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万里学院教授)
在会展专业建设经验分享板块,梁增贤、张健康、孙佳媛、曾三军、王江英、侯雪艳、吕玉龙等专家针对《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与会展人才培养改革》、《“外语+会展+前沿”: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基于国际合作平台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与实践教学创新》、《会展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多元协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会展专业项目育人实践分享》、《高水平会展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等话题展开演讲。
张健康(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王江英(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在嘉宾对话环节,王新生、汪秋菊、徐勤、钱小轮、郑嬗婷、郑晓星和潘涛、尹明远、薛山、刘建军、周栋良、于艳等两组专家与领导分别就“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就业”和“数智化与会展教育教学创新”两大内容展开深入的研讨,整个现场十分精彩。
在全国会展专业新型教材编写圆桌会议和《活动研究》辑刊筹备会议等更多会议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展教育专家们同样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现场气氛一度很热烈,呈现了十足的百花齐放,同时又不失议题的集中与逐个攻破。
整体的活动组织
论坛是否能成功,除了以上要素之外,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工作的精致程度。对于一个大型论坛而言,需要重视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很多的。除了嘉宾邀请、议题设置、场面控制等主要内容之外,场里场外需要注意的观测点特别丰富。每一个内容的顺利进展,才能促成一届精彩的论坛。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影响整个论坛的进度。总体上看,这一次会议的组织比较有序,每一个环节的人员组织都相对系统而有机,保证了每一个平行分论坛的成功举行。
很多环节需要有机组织,并且要注重活动之间的相互衔接,更何况很多的嘉宾都会参加多个环节,因而平行论坛的设计与组织就十分富有挑战性。从总体上看,这一一次论坛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会展教师们参与积极性很高,从多个分论坛会议看,相对时间还不够充裕,即便时间到了有时想发言的教师还很多,充分体现了本次论坛的全新面貌,因为大家都想改变,都想在未来有更多的教育作为。
李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旅游分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