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纺织科技进展》2024年第4期选登:汉绣中金线的艺术特征及应用分析

   日期:2024-05-11 19:05: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7    评论:0    

刊为月刊,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迎订阅
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文献引用格式:袁可书含.汉绣中金线的艺术特征及应用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24,46(4):40-44.

汉绣中金线的艺术特征及应用分析

袁可书含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武汉430073)

第一作者:袁可书含(1997—),女,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纺织类非遗文化、服饰文化遗产研究。

摘 要:汉绣中具有独创性的针法多与金线相关,且在作品中的表现特征较为明显。以汉绣中的金线为主体,通过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以金线在汉绣历史中的发展简述为始,结合汉绣作品实例对汉绣中运用金线的针法和应用法则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归纳出其艺术特征并探究其主要作用。提出运用金线本身的材质特征和使用技巧来体现汉绣特色进行创新设计的新思路,并建议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创新材料来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及适用性需求。

关键词:汉绣;钉金绣;盘金绣;蹦针绣

          

刺绣作为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一个大类,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客观影响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刺绣艺术。除人尽皆知的四大名绣外,还有许多绣种散发着独特魅力。其中,汉绣就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绣种代表。根据许多学者对汉绣的研究成果可知,汉绣不仅具有颜色浓厚艳丽、构思大胆精巧的特征,其绣制的针法和效果也是别具一格。“平金夹绣”和“蹦针绣”这2种绣法是汉绣自诞生起不断融合发展所形成的独创针法,也是汉绣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1]。对这2种针法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它们所用绣线皆以金线为主。此外,汉绣中还有几种与金线固定搭配使用的针法,这些针法的名称大多包含“金”字。简述汉绣中“金线”发展的历史过程,梳理出汉绣中关于金线的针法及应用法则,旨在探究金线与汉绣的密切关系,并分析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主要作用。    

1 金线在汉绣历史发展中的应用过程简述

从地理位置来说,汉绣属于荆楚地区的地方绣种,从历史人文角度来说,它是始于楚国的刺绣,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并盛于清朝时期,不断发展形成的[2]。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文献和作品记载汉绣中首次使用金线的具体情况,并且我国地域绣种的确立较晚,因此汉绣前期的发展情况大体可看作与中国刺绣整体发展并行。从刺绣在我国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使用金线的时间大致为唐代以后。原因有以下2 点:一是胡霄睿[3]在其论文《中国金线的溯源及饰金线丝织物的形式与作用演化研究》中提到:“织金织物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泛称,且在我国隋唐以前的古籍中还很少出现‘织金’一词。唐代之后,有关‘织金’的记载逐渐明晰。”二是我国于1987年发掘的最早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4],以“紫罗红地蹙金绣半臂(图1)”为首的5件金线绣制的实物,据考证也是出自唐代。截至目前我国还未发现唐代以前的织金实物,此后出现的大量织金织物和文字记录等,证实了唐代以后金线在刺绣发展中的使用愈加频繁。

明代以前,因金这种天然金属的稀缺以及对其加工的难度限制,金线在刺绣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宫廷刺绣及宗教用品上。皇亲贵戚所用的宫廷刺绣大多体现在服饰上,用金线代替普通的丝线描绘如龙凤、云纹、牡丹等图案,体现身份的尊贵并增添服饰的富丽华贵之气。以佛教和道教为例,无论是唐代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蹙金绣拜垫(图2),还是清代的砖红缎平金绣道士法衣(图3),这些宗教用品都体现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尊崇以及期许美好愿景的诚意。    

图1 紫罗红地蹙金绣半臂

图2 蹙金绣拜垫

图3 砖红缎平金绣道士法衣

明清以后,汉绣的划分才得以正式确立。冯泽民[5]在其著作《荆楚汉绣》中提到:“学术界普遍认同各个地域性绣种形成的时间相差并不悬殊,地域性绣种称谓的确定多数生于清代。”自明清以后,绣庄等组织的建立使得汉绣在民间生活用品中被广泛应用。这时金线在汉绣中的应用,以与汉剧息息相关的戏衣剧装尤为突出。除此之外,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和人文思想的变化,汉绣使用金线的情况更多适用于婚嫁服饰及用品。

2 汉绣中与金线有关的针法梳理

刺绣的针法名称根据地域、民族及使用者的习惯等客观因素,发展而形成多样的针法分类及演变。许多针法在一脉相承的技艺基础上,因细节差异形成了具体、个性化的针法称谓。这种称谓不仅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快、更直观地理解作品的演绎方式,还能够使绣制者之间的交流更明确、更具象。在此着重探讨汉绣中与金线有关的针法,对汉绣范围内与金线搭配使用及针法名称中带“金”字的针法进行梳理(表1)。    

表1 汉绣范围内与金线搭配使用的针法

2.1 钉金绣

钉金绣顾名思义是将金线通过固定的方式呈现在绣品上。这种方式通常需要2个主体相互配合,即A和B;A 作为被钉的主体,平行放置于布面之上;B则作为完成“钉”这个行为的主体,将A 以等宽的线段等距地固定在布面上。在AB的组合中,A 线的材质一定是金线(单根或双根)。金线的数量要根据图案来选择,选择时注意要预留足够长度的线,使图案一次成型,金线不可间断再衔接;并且线头、线尾都需要被巧妙地藏于绣地,行话称“藏头隐尾”。B线的材质可以是一般的彩色绣线也可以是金线,具体看作品需要呈现的效果而定。    

2.2 勾金绣

勾金也称圈金,指通过金线勾勒花纹轮廓形成一个封闭完整且独立的图案。这种绣法不仅能修饰图案边缘,也能丰富作品的层次[6]。勾金绣的方法与钉金绣中的单金绣法基本一致,只不过作为固定金线的钉线不限材质和颜色,可随意变化,只要保持等宽、等距的原则,使线条流畅平整即可。因勾金绣法仅应用于轮廓,内部针法没有限制,所以搭配组合形式多样。通常情况,勾金步骤置后于内部绣制,唯一适用提前的情况是当内部选用打籽绣时,先进行勾金以规限图案的大小。

2.3 盘金绣

盘金绣也可称为平金绣[7],是汉绣中难度较大但效果较好的一种针法。绣制者先将2根或2根以上的金线沿画样铺平盘齐在布面上,再用其他颜色的绣线将金线按线条走势钉在布面上,呈现出立体的效果,同时使钉线形成错落有致且均匀有序的美感。盘金绣法主要运用于刻画块面,图案的形状、大小会对盘金绣的使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图案面积越大、形状越复杂,对绣制者的手工水平要求就越高,业内行话俗称其为“大活”。

2.4 平金夹绣

平金夹绣是汉绣明显区别于其他绣种的特色针法,也称“平金彩绣”或“钉金平绣”。这种针法本质是平针绣与盘金绣结合的产物,通常用金线盘出外轮廓的形状,内部则用平针绣铺满彩色绣线,形成对比强烈、层次鲜明的视觉效果。这种绣法最初常见于汉剧戏服的龙纹和周边图案的刻画,在衬托主要图案的同时又达到主次和谐的平衡。

2.5 蹦针绣    

蹦针亦称“蹦龙针”[8],是汉绣中用来描绘龙、鱼等动物身上鳞片的独创针法。这种针法以竖向4根以上的金线并行为一组,在横向间距一致的地方以每2根钉一下的方式按序排列,远看仿佛是留出了一条水路,整体呈现出有秩序感的肌理效果。在不同角度的光线折射下,整体氛围更显灵动鲜活。这种绣制手法看似简单,实际却要考量绣线与图案走势结构的一致性,以及块面的平整性。

综上所述,汉绣中运用金线的方式皆可看作是以“钉金”的方式为主导,勾金绣、盘金绣、平金夹绣、蹦针绣等针法则可以看作是从属于钉金绣这个大类下,根据其手法、效果细化后的分支演变。金线本身的材料属性与其他种类绣线的差异,使金线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具有平铺于绣面之上的共性。这与其他的绣线针法穿破绣面来回贯通就形成了不同。金线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绣品的立体感、肌理感和光泽感。

3 汉绣中与金线适配的纹样图案

与其他绣种相比,汉绣中运用金线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也是汉绣区别于其他绣种的显著特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实地走访博物馆、收藏馆及传承人工作室后发现,汉绣中结合金线绣制的图案呈现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在绣制者的实际操作中形成了固定的搭配方式,归纳总结见表2。

表2 汉绣中与金线适配的特征图案    

3.1 动植物图案

3.1.1 龙凤纹

在古代,金线的使用因其工艺难度大和材料稀缺使其受众群体大多为皇亲贵戚等有权利身份的人,所以在纹样的选择上也需要匹配象征阶级地位的纹样来体现尊贵及皇权。龙凤自古以来被人们赋予神圣的色彩,以前是无所不能的神兽图腾,后来也隐喻优秀拔尖的人才,是一切美好幸福的化身。所以龙凤纹样搭配金线的运用,无论是在以前的龙袍官服还是后来的汉剧服饰、婚嫁服饰中都最为常见。

3.1.2 鱼 纹

鱼纹是我国传统经典纹样中较为基础且应用较多样的图案之一。在我国民俗文化中,鱼因其谐音同“余”“玉”,所以人们常借用鱼的图案来表达“连年有余”“金玉满堂”“鲤鱼跃龙门”等对家庭、财富、运气的美好祝愿。在汉绣中,金线与鱼纹搭配使用的情况也较普遍:一是增强刻画鱼鳞的块面效果和色彩饱和度;二是巧妙勾勒鱼尾的走势,体现出鱼尾的轻薄灵动之感。    

3.1.3 牡丹纹

在唐代,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因其雍容华贵的气质,人们将它视作美好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纹风格多样,既可以以其圆润饱满的造型形成团花,也可与缠枝组合形成发散结构。牡丹纹不仅纹路清晰简约,色泽也明艳亮丽,符合汉绣整体的风格特色。在实际应用中多以勾金绣完善花瓣结构,增强视觉效果,也有用盘金绣填满整个牡丹图案的情况。

3.2 文字图案

汉绣作品中的文字图案明显区别于其他绣种作品的,形成显著特征。绣字作为作品主体呈现在绣面上,与其他图案融会贯通,展现出字中有画、画中有意的内涵。代表性文字图案有福、寿、囍,分别寄托了人们对幸福、长寿、新婚的祝愿。汉绣中文字图案的表现形式有2种:一种是结合平金夹绣将文字结构作为框架,里面用花卉或仙鹤等相似寓意的图案填满;另一种则是用盘金绣钉满金线,突出文字主体。

3.3 宗教形象图案

在我国的文化信仰影响下,人们从古至今对于宗教都秉持敬畏之心。宗教形象对人们来说更是神圣纯洁的化身,所以在汉绣作品中,人们通过金线的使用来体现自己的尊重和敬爱之意。在宗教形象图案的应用上,既可用金线勾勒佛像等人物的轮廓以及所持法器、底座等的形状,也可用金线铺满人物所穿的袈裟、道衣等服装。在其他装饰用的宗教纹样(云纹)或圣洁佛光的具象化也是通过金线来描绘的。

4 金线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伴随科技不断地发展进步,服饰用品的材料选择范围愈加广泛、新颖。金线也不再局限于通过纯金加捻,而是可以依靠科技手段生产出性价比更高、适用性更强,甚至颜色的冷暖度、纯度选择范围更多样的金线。这就为汉绣手工艺者及相关研究人员设计制作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和设计思路。    

4.1 搭配色彩,提高明度

在结合汉绣的创新应用设计中,金线作为特色元素,使用频率较高。以服装设计为例,基于金线本身的色彩,在颜色搭配时会结合作品的底色和图案的设色来考虑如何搭配使用[9]。如黑金、赤金的对比(图4),在整体的作品效果中,既通过金线本身的色彩分层破色、丰富作品层次,又通过金线本身的光泽感提高作品的明度,使作品的呈现更亮眼、更突出。

图4 品牌天玺的礼服

4.2 立体视觉,灵动鲜活

由于汉绣中金线的绣制多平行于绣面之上,因此这种工艺不仅构成二维空间的平面性,又实现三维空间的浅立体效果。在现代作品的设计中,绣制者更是考虑到光线的折射,而大面积运用金线使造型效果更灵动,增强立体视觉的感受。汉绣传承人之一石玉香老师在自创的作品中(图5)就利用不同深浅的金线来表现风起云涌的动态之势和光影效果,完成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绣制。在饰品设计中,为了表现蝴蝶、蜻蜓等具有动态生物特性的动物形象,也会利用金线塑造“蝴蝶”轻落在肩上的模样(图6)。    

图5 石玉香汉绣作品

图6 蝴蝶胸针饰品

4.3 修饰调整,完善细节

在现代设计中,能够表现传统刺绣工艺使作品商品化,且能平衡大众接受度和实用性的设计当选文创设计。文创作品种类丰富,与刺绣工艺结合,则需要同时考虑二者的特性进行设计。因为当作品的呈现方式不再拘泥于平面而是立体时,绣制的效果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绣线的松紧程度可能会因立体作品的结构,导致绣面褶皱或绣制的图案因拉扯而轻微变形等问题。褶皱问题可以通过钉金绣的方式使绣线随作品结构调整松;图案变形问题则可以通过勾金绣来修饰变形后边缘线条,或通过盘金绣弥补空隙部分,增添作品内容。所以在文创设计中巧用绣金线的方式,完善设计中的细节,还能解决部分问题并提升作品整体的精致程度(图7)。    

(a)链条包       (b)挂件       (c)香囊

图7 文创设计案例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金线的使用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更偏向于起装饰的作用。结合汉绣的创新设计仍需以满足市场需求、符合消费者审美为前提。至于具体如何应用金线,选择何种类型的金线,则需绣制者和设计者自行考量与构思。设计会随着时代不断推陈出新,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愿景的向往与追求。在推动汉绣的创新设计中,承载历史文化底蕴的不一定只有图案纹样,材质用料也是体现人文思想、社会进步的载体。结合当下人们的适用性需求,选择创新材料、环保材料等进行设计应用,或许也能为推动汉绣传承的发展、实现作品经济转化的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力量。    

20244

品牌企业推荐阅读:三枪品牌简介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