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江北环保产业园内,南京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锚定南京市生态发展要求,走深走实循环利用产业之路,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变废为宝”,实现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相辅相成,经济与环保相得益彰,为绿色发展添续强劲动能。
每天凌晨3点左右,一辆辆满载生活垃圾的运输车已经陆续驶入南京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平均每天200余次进厂车辆,将前一天城区生活垃圾收集入厂,通过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焚烧处理,转化成为清洁电能,通过电网将光明和温暖输送给千家万户。
“我们公司占地面积218亩,总投资约11亿元,于2015年12月一次性通过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验收检测。2016年2月取得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环保验收批复。”南京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长水介绍,公司承接江北新区、浦口区全部及栖霞、玄武、鼓楼等区域部分生活垃圾的处置任务。每天处理生活垃圾24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约 87万吨,为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前的垃圾都是在附近填埋场填埋,经常能闻到臭味。自从建了南京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让垃圾变成电,还建了湿地公园,配套建设了环保教育基地,我们曾受邀去环保展厅,那个变废为宝的工艺宣传片至今印象深刻。现在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好改善,要感谢他们。”南京市浦口区星甸镇后圩社区的李大爷感慨的说。
向管理要质效。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在城市、运行在居民周边,行业自身标准高于普通企业。南京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全体员工胸中都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公司通过定期修订安全环保、生产运行、技术设备、综合管理等制度,制定《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等,构建起多方位精细化管理内控体系。压实安全生产管理各级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强化交接班管理、定期切换设备、点巡检制度;强化运行分析,做好基础数据台账记录和收集,持续优化运营方式,大力开展降本增效系列活动。近年来设备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实现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安全运行3500天。
安全就是生命。本着“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工作原则常态化开展全厂设备维护。不断积累各类工艺设备出现问题的周期和特点情况,总结设备故障出现的规律和原因,把更多的工作列到预防性维护工作中。加大预防维护频次,将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不断强化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每月对各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比,在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同时节约检修成本。对于不能消除的缺陷,继续保留在信息系统中,直到在停炉停机时消除为止,所有缺陷必须消除,形成闭环管理。
升级智能化。以技术革新保障运行,为环保监控植入“控制器”。关键设备全部采用进口,烟气净化工艺采用国际先进的“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布袋除尘+SCR"工艺,安装了烟气在线检测仪,实时监控烟气排放情况,同步上传到国家、省、市、区四级环保部门。公司引入DCS系统,将现场设备控制集成在一个中控制进行远程操控。每班配置3名值班人员,对全厂设备运行工况的监视和调整,从而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全方位使用SIS/MIS生产一体化管理系统,全流程管控公司技术设备,通过精准的性能测算和耗差分析,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推动公司生产运营管理不断向标准化、精细化走深走实,为环境保护拧紧”安全阀。
“南京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是环境监管重点单位,该企业环保意识强,环境管理工作细,污染物均达标排放。作为焚烧生活垃圾发电的民生工程和环保型企业,有力推动了我们南京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绿色发展。”南京市浦口区环境监测站现场监测室主任石波说。
项项举措承载精细化管理匠心。该公司多措并举实施细化、量化、标准化工程,坚持更精、更准、更细、更严,对照标杆找差距,强优补短促运行。每年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发电达3.1亿多度、上网2.6亿多度,提供32.5万多户居民的生活用电。可节约大量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相当于每年节约8.7万吨标准煤,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节能效应。公司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垃圾焚烧厂等级评定AAA级”、“中环协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营服务能力等级一级”、“环保信用等级蓝色”、“南京市城市治理标准化企业”、“南京易制毒化学品协会评为四星级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一直以来,我们精益求精、内外兼修,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助力生产运营,矢志不渝地践行国企环保责任,不断为南京市江北新区的绿水青山贡献智慧和力量。”刘长水说道。在未来发展中,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助力生产运营,不断为南京市的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