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工汇宇产业观察 /
1
自2016年来,电子产业的热度居高不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充分激活了市场需求,同时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快速增长也逐渐颠覆既有的经济格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进入抢占制高点的激烈竞争中,这也为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为直观的变化来自于应用层面。时间回溯十年,市场想象力的远端,也仅仅铺展到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消费产品上。十年过去,在永远保持着敏感迭代的C端市场,电子产业早已孵化出多种落地应用:从智能设备这样的小件,到汽车、家居、厨卫等传统住行大件。应用场景的大爆发,让电子产业越发展露出深不可测的潜力,如今已经没有人能仅凭想象,断言这一股“电子升级狂热”会终止于何时,或许将永远持续下去。
应用场景爆发的盛况,在产业层面,则体现为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企业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第一场“阵痛”:无论是协同架构的重构,还是业务无纸化、线上化,亦或是基础设施运维、自动化,都不可避免地与电子产品进行交互。诚然,部分企业或可通过业务上云,走“云原生”的道路,“转嫁”数字化的硬件成本,如华为云、阿里云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可以提供相应的云端资源,然而一切上云终究是权宜之计。传输效率上限、数据量级暴增让“云边端一体化”的趋势接踵出现,则很好说明了企业必须进行终端建设,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电子设施上。
从技术层面来说,电子产业的发展也已经有了非常丰厚的土壤。如今多项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都指向了硬件领域一个划时代的目标——IoT。这是生产方式的革新,电子产业既是IoT的载体,也将从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如今,形势明朗,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工业4.0,都绕不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软件描摹出的种种功能最终需要硅基元器件作用到物理世界中。
时代的重注,下在电子产业上。
2
智能检测装备产业,此时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我国正在经历继工业化之后又一个重大产业转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正在遭遇百年不遇的“硬脱钩”黑天鹅事件。
越是完善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利用电子产业进行升级的高质量工业体系,对应的就需求更完善的检测装备体系。电子产业成为“硬脱钩”首当其冲的领域,在检测装备领域,面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首先是市场规则更为两极化。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硬脱钩”意味着这个市场中“非A即B”的交易特征更为明显。随着中国芯片在国内替代进口芯片,中国进口的芯片在加速减少,2022年中国进口的芯片减少了15%,今年前两个月进口的芯片进一步减少26.5%;随着中国芯的“出海”,以美国芯片订单为主的三星和中国台湾的芯片代工企业产能过剩加剧。对于国内已经形成成熟工艺的28nm芯片,海外产品在本土几乎失去市场,目前14nm及以下制程仍然是争夺主战场。在此背景下的电子市场,机遇与溃败仅有一纸之隔。国产电子产品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产品参数上,更体现在检测工艺完备的生态上,产品稳定性和产能是稳固基本盘的重要保障,这也让智能检测装备产业组成了国产电子产业的重要后援力量。
其次是行业基础薄弱。我国智能检测装备起步较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软硬实力,与西方科学仪器强国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国产检测仪器市场虽以15.0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正增长,国内应用国产装备的比例却依旧在30%左右,尤以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国产设备应用率较低。在检测装备应用端存在这样一种怪像:国产检测装备只能检测其中的某些环节,而国外往往能给出满足全生产线的智能检测解决方案。集成化的能力,对设备更为周全的售后服务,面向应用场景的功能特化,这些无不体现着西方对科学仪器产业的深厚积淀。
此类不可预测的情况,也同时在警示着智能检测装备行业:我们的积累还不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3
“硬脱钩”也给智能检测装备“腾出”了一个还在持续膨胀的市场——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的电子产业。电子产业的崛起,也是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重要的蜕变节点。
首先电子产业的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智能检测装备。时下大模型方兴未艾,机器视觉、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将为智能检测装备带来如下变化:人机交互更智能,流程更自动化,精度更高,多线程任务能力更强。典型例子如主要服务于电子制造加工组装和质量检测的凌云光,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机器视觉+AI”技术为核心,以自主开发的智能视觉检测设备为载体,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实现电子产业智能“制造”。电子科技赋能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检测装备反哺电子产业发展,实现了“相互成就”的自循环。
其次是丰厚的政策资源。呼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开展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及普及推广行动,推动智能检测装备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行业应用示范和规模化推广。这也意味着随着电子产业助力各领域升级,智能检测装备将在此过程中也获得多项政策扶持,多个领域共同验证国产智能检测装备的可靠性。这个动作推进的还有一个显著结果,就是逐步满足电子产业的检测需求,电子产业乘此东风迈向新征程。
第三是品牌壁垒得以打破。在电子产业“国产替代”浪潮下,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实践更适宜以产业集群的方式落地,示范、规模化客观上起到了实践推广的作用。西方科学仪器的壁垒除了技术还有口碑,国产装备“不敢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智能检测装备的发展。国产智能检测装备需要的其实并不多:下游用用看,以效果说话,其他细分领域跟着用用看。检测装备集群瞄准细分领域,服务好一个个细分领域,就是攻破科学仪器品牌壁垒强有力的手段。
不久前,北京市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生态大会举办,会议披露了北京市的相关动作。在海淀区、延庆区培育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串珠成链、互联成网”的网状产业集群发展生态,建设“北京市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产业创新闭环,支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加速扩大产业规模。
发挥延庆区产业空间和资源优势,承接智能检测装备领域研发创新资源的转化落地,吸引国内外面向机械、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检验检测产品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入驻,形成落地生产应用。“聚增量”打造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先导区。从关键零部件入局,建设1个工程成果转化中心、1个共享制造产业园、1个综合服务产业园和N个产业应用示范园,力争成为富有延庆区域特色、辐射京津翼、具有全国影响力的“1+1+1+N”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高地。
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以电子产业蓬勃发展为“抓手”,完成自身的独立和领跑,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事,更与电子产业互为增补,关系到整个产业升级进程。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我国已开始重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力争以此为契机,实现未来全球电子产业的蛋糕重新划分。
先进制造企业如何一路过关斩将?找一个能陪你穿越周期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