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晟新能源:
● 产能:投产的产能超过5GW,在建产能7GW,其中14个GW在今年年底投产,明年一季度3个GW,到明年年初超过20个GW的投产。出货占到全球异质结行业40%左右。
● 出货规划:去年率先出货超1GW,今年计划出货超4GW,明年计划超16GW,将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超过10GW瓦的年初货量的异质结企业。
● 量产效率:非晶异质结效率为24.2%,单面微晶25.1%,双面微晶26%。
● 出货功率:单面微晶710-715W,单面微晶最高的量产组件做到733W,双面微晶达到725W。
● 银包铜:全部导入生产,价格当前4000元/kg,降至3000元/kg。金属化成本降至4分/W,ITO成本降至1分/W。
● 厚度:开始使用110微米的硅片,再切100微米、90微米。
● 碳足迹排放:360g二氧化碳足迹排放会降至300g以下,颗粒硅100%用于异质结。
东方日升:
● 金属化:当前成本8分/W,明年上半年降到5分/W;当前银浆耗量10mg/W,换算成含银量50%,预计未来每季度下降1mg/W,即23Q4/24Q1/24Q2分别可以达到银耗量9/8/7mg/W,换算成含银量分别为45%/42%/39%;
● 印刷速度:23Q3量产350mm/s,预期23Q4/24Q1/24Q2分别可以达到375/400/425mm/s;
● 产能:23H2预计建15GW电池+15GW组件;
● 首批产品(15万片):6月27日满产,平均效率25.5%,最高效率26%,厚度110微米。
● 量产指标:截至6月11日,测试效率不加吸杂设备平均约25.3%,加吸杂设备后可达25.45%-25.5%;截至6月25日,可利用良率可达98.5%;截至6月30日,破片率可达0.9%,产量单线单日可达34万片;截至7月20日,破片率最新数据为0.7%。
迈为:
● HJT产能:今年扩产40-50GW,迈为今年交付量超40GW,下半年每个月至少有6条线的出货;明年80-100GW。
● 厚度:110微米已导入量产。
● 电镀铜:成本较高,未来有希望做到8分/W,效率与纯银浆料相比有希望提升0.6%。
● 铟含量:目前13.5mg/W
预计23年底可到12mg/W,24年底可到10mg/W。10mg加回收后TCO用量可以达到4mg/W。完全无铟化还没看到希望,效率会降低0.6%-0.8%。
理想万里晖:
● HJT设备价格:2021年成本4亿元/GW(100%国产替代),22年成本3.7亿元/GW。
● 理想设备进程:17年60MW全自动化HJT PECVD设备;19年120MW;21年250MW;22年助力客户获得电池效率26.81%;23年600MW,异质结整线平均效率大于等于25.3%。
晶银:
● HJT浆料痛点:常规耗重14-20mg/W,对比PERC 8-10mg/W,约是1.5-2倍高温浆料用量;印刷300-350mm/s,对比PERC 450-500mm/s;线宽30-35微米,对比PERC线宽约20-25微米。
● 降本增效方式:1)增加导电性;2)细线印刷(最有效),未来方向是透明电极,新一代正面纯银细栅开口17微米,正在推出12微米,效率高0.2-0.3%;3)3)专利合金主栅浆料:晶银是首家进入量产的,技术不用铜,含银量从92-93%降到60-70%,争取下季度降到50-60%;可靠性无异常,电池片和组件功率略有提升。4)银包铜:银包铜浆料出货接近1GW,背面30-40%银含低湿重细栅+正面50%银含细栅,金属化成本大幅降低。5)高可靠性。
隆基:聚焦主流技术两端叠层电池和四端叠层电池
● 两端叠层电池:主流技术是使用FZ硅片,FZ硅片是CZ硅片价格百倍,隆基使用CZ硅片,21年开始实验研发叠层电池,目前国际认证效率33.5%;
● 四端叠层电池:有效面积是241cm2,组件效率25.9%(底电池16.1%+顶电池9.8%),未来组件效率有可能超过27%,实现晶硅无法实现的目标。
曜能科技:
● 单节钙钛矿技术:实验室效率今年或明年有望达到34%以上,公司独家技术使用宽带隙钙钛矿湿法一步成膜,薄膜均匀性±3%;
● 产能:目前全部设备兼容至210半片,23Q1有2MW中试线投入使用,大面积镀膜工艺验证完成;23Q3工艺设备定型,叠层面积达到M6,稳态效率达到27%以上;预计24Q4百MW中试线投产,叠层面积达到M10/G12,稳态效率达到28%,小规模应用验证;26Q4扩大规模降低成本,GW级量产推向市场。
通威专家交流总结:关注HJT产业化奇点
技术路线选择:
几个月火爆不代表未来几年的情形,最近的市场注意力都在TOPCon,但是和HJT对比是否有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考量;
HJT与TOPCon对比:
HJT转换效率高,工序较少,良率可稳定在98.5%以上,对比TOPCon有更好的温度补偿系数,即在高温环境下能够更好地保持转换效率,同时HJT双面利用率为90%,TOPCon只有80%;
更看好HJT的原因:
对电站,30年发电周期系统成本低发电多,对生产类企业,HJT仅四道工序更好控制,工艺提升起来容易,#适合通威这种规模化企业。而TOPCon跟PERC工艺高度同源但额外增加了四道工序,每道工序良率的乘积才是整线良率,工序较多增加了工艺控制难度。
看好HJT但是目前新增TOPCon的动机:
#阶段性战术考虑,近几年的PERC产线可以直接升级成TOPCon,2年内完成回收周期避免之前投入成为沉没成本,同时满足央企当下刚性需求;
TOPCon新增或者改造规划,有多少PERC可以改:
部分新增,部分改造,改造比例不高,最多20%,因为新增了工序,老的厂房没有空隙,产线节拍也不匹配,#无法升级占大多数;
HJT硅片薄度进展:
要兼顾下游电池和组件,能保持98.5-99%良率前提下预计年底做到120μ,比TOPCon薄35μ,HJT硅片理论厚度是90μ,再薄影响效率,保证良率的情况下推进减薄才符合实际情况;
银包铜和电镀铜对比:
#银包铜虽然是过渡技术,但也可以对TOPCon形成性价比优势,但银的储量不足以支撑TW级的装机,所以去银化是大势所趋;
HJT降本符合预期的话,预计的量:
如果年底成本持平,规划产能155GW,明年会扩70多GW,TOPCon即将淘汰;
限制HJT初始投资的主要环节:
之前产业瓶颈主要是金属化没有好的方案,电镀设备节拍较慢,而且要考虑适配未来更薄的硅片,否则碎片率提升或者镀铜不均匀。但目前已经有新的方案,内部也在验证,#验证通过后预计会加快产业化的进度。环保和脱栅不算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在计划园区,把电镀产业集中,对接园区废水处理,以四川为例规划在绵阳,通过封装技术可以解决脱栅问题
技术路线由设备商主导,如何保证竞争优势:
关注业内技术进展,提前布局卡位,通过1GW产线去工艺验证,筛选出设备、软件、工艺后,#再通过大规模产能锁定设备商产能和交期,在通威扩产完成前抢占设备商的供应能力,技术进入成熟期后通过规模化效应和管理能力,保障成本低于行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