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石景山区政协召开第三十二次政协工作理论研讨会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品质之城”协商议政会。前期,政协常委和委员们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充分协商,形成研讨材料57篇,现分期摘登大会发言如下。
提高商务楼宇物业服务水平
促进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常务副主席
岳林华
商务楼宇是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载体,是“两新”组织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立体社区,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2023年区政协以商务楼宇物业服务为切入点开展调研,对356栋商务楼宇及入驻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84家物业服务类机构、2538名从业人员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到我区商务楼宇专职物业占比83%,纳税超亿元,服务总体满意度达86%。我区楼宇物业服务当前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建议围绕一个中心,“提升企业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以基础服务为抓手,开展重点整治与攻坚行动。硬件软件“两手抓”,推动楼宇物业服务效率变革。从硬件着手,规划、建设、运营、更新一体化,提升楼宇载体品质供给效率。从软件着手,建队伍、优制度、给政策,增强楼宇物业服务与监督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党建引领下楼宇物业参与社会治理动力变革。树立“大物业观”,强化“三驾马车”作用,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党建引领+政府监管+专业服务+智慧管理”物业城市管理模式。鼓励运营机构对我区开展存量楼宇提质升级工作。在具备条件的楼宇组建便民惠企政务服务点,打造政策宣传兑现平台、培训交流平台、社情民意传递平台。
深入挖掘
金口河遗址遗迹历史文化内涵
推进山水文化融合发展
区政协常委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傅凡
石景山区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有法海寺、承恩寺、模式口为代表的文物建筑、历史街区,首钢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八宝山公墓为代表的革命文物,十八磴为代表的水利遗址。在石景山历史上,金口河曾经占有重要的一章。金世宗于大定十三年(1173年)下令开凿金口河,自石景山金口引永定河水到通州解决漕运问题。但是由于对金口河之于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对其历史遗存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影响了我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的工作部署。
建议深入挖掘金口河在北京历史中的价值与意义。通过专家研讨、研究报告、专题论证、主题展览等形式进行挖掘和展示,扩大全社会对金口河的认知程度。全面调查古金口河遗址遗迹。联合海淀、西城、东城等区对古金口河原有线路进行勘察和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研究金口河流经的麻峪村、京能热厂等地点,勘察金口河遗址遗迹,重点对金口闸遗址进行考古勘察。积极将古金口河遗址纳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畴。以金口河为抓手推动西部地区“融合”发展。
围绕做好“四个融合”文章
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活力
区政协委员
中交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向国
西部地区是石景山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2023年4月18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调研石景山时强调,石景山区近年来发展较快,后续要主动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重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即城园融合、产业融合、山水文化融合及治理力量融合。但是西部地区“四个融合”还面临一些问题,园区发展“起步较慢”,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生态文化“价值待放”,城市治理“治而不强”。
建议打通对外交通瓶颈,完善西部交通微循环,带动西部实现城园融合。加快打通石景山西部地区永引渠南路西延、石门路改建,重点推进1号线高井站改造、地铁11号线西延。统筹物理空间释放,引入高端产业,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落实石景山区“1+3+1”的产业政策与方向。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全域型文旅新名片。“以山为脉”“以河为带”,推进天泰山生态景观建设和生态价值挖掘,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新名片。“以文化为魂”,加大对双泉寺、慈善寺、鬼笑石、半山花海和民俗陈列馆等景区项目的融合发展。秉持石景山文旅一盘棋的理念,串联模式口、八大处、首钢园等区域,配套服务功能互补,融合打造石景山全域型文化旅游项目。统筹推动多元治理,坚持协商共治,实现西部治理力量融合。
创新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加快推进老旧厂房有机更新
区政协常委
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裁
吴峥
石景山区工业遗产丰富,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关系着石景山区的转型发展及文化传承,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国家相关部门从2014年起陆续出台政策,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北京市也出台了多个指导意见,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各园区“千园一面”,缺乏多样性;政策法规模糊,影响更新改造的正常推进;工业园区业主“收租”思维严重等等。
建议政府层面应统筹发展定位。根据各工业遗产资源禀赋及区位,设置不同特色,发挥各个园区特长。同时,鼓励合作模式创新。建议政府帮助工业园区对接专业团队,提升策划、招商、建设、物业的管理水平。通过政策、税收、孵化等支持形式,引入更多潜在租户,提升园区活力。政策法规层面,尽快明确相关标准。针对高大空间等“老大难”问题的管理政策和审批流程,推动实现正常的建设审批。工业园区层面,园区业主方必须从“房东”转为“资产运营者”。通过与租户的双赢,使国有资产增值,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打造高端特色文化项目
构建新时代首都文化传承发展亮点
区政协委员
北京创忆智旅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艳
石景山作为首都中心城区,围绕首都中心城区定位,紧抓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机遇,打造高端、有品位的文化品牌项目或特色文化空间,带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拓展石景山区服务首都国际文化中心建设功能,助力推动首钢园和石景山区的城园融合。
建议以“首钢申遗”为抓手,讲好绿色转型故事,进一步提升对首钢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的价值总结。建立区企联合工作机制,持续推进遗产价值评估、国际比较研究、资源保存利用情况梳理等预研究,充分论证“首钢申遗”价值。落地中希数字遗产联合实验室(科技部中欧联合实验室计划),支撑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并放大数字产业优势。国际联合实验室的落地,可以更好的吸引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社会团体优质力量集聚石景山,成为全球顶级数字文化IP的首发地,培育一批“带动企业科技应用创新、服务群众产品体验叫好”的沉浸式数字交互体验场景、虚实融合文化消费场景、面向文化内涵的多元化叙事与数字化展示交互项目。对石景山功碑阁进行数字活化,快速形成石景山区的超级文化地理标志。
用数字技术助力
模式口地区保护与活化利用
区政协常委
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技术中心
主任、教授
姚郑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积淀深厚,街区保护更新是石景山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受到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自启动街区保护和修缮整治工作以来,已经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有待深化,需充分挖掘老舍文化名人效应和京西民俗文化内涵,着力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吸引和留住游客,把“网红”变“长红”。在高标准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应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引领,着力打造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典范项目、城市更新保护的示范工程。
建议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街区实施分级数字保护,大力提升街区运营管理水平。依据不同级别的保护价值,对街巷空间和建筑资源建立不同建模精度和适用场景的数字档案。以文化创意为突破口,构建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展示和体验环境,激发街区活力。研究凝炼街区中具有共性、主要的传统文化,将街区中的各个文化节点连通起来,营造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展示和体验环境,通过沉浸体验方式传播具有时代感召力的传统文化作品。创新传播形式,多渠道传播提升街区知名度,营造独特的文化品牌价值。
深化合作化办学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常委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副校长
张结实
近年来,我区基础教育以“做强西部、夯实北部、提升中部、优化东南部”为发展策略,确立了区域“四横八纵”的教育格局,先后引进景山学校、北大附中、北大附小、人大附中和十一学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合作化办学取得了突出成效,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充分发挥了区域辐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顶层设计、管理机制方面尚需努力,合作化办学校际发展不平衡,在扶持力度、支持政策方面亟待改进等等。
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建设教育高地。持续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做好合作化办学学校的硬件建设,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打造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通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和共建共享之路。优化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继续优化教育布局,整合周边资源,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数量。逐步建立合作化办学制度,完善名校引入、过程管理、资源配给、资金投入、政策扶持、考评进退、协议续签等流程和标准。建立合作化办学管理办公室,加强区级合作化办学的统筹协调。释放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新活力。强化评估功能,健全激励退出机制。
助推社区养老机构发展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区政协常委
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王艳蕊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是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截至目前,我区基本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养老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与医疗机构的牵手对接,作为北京市长期护理险的唯一试点区,已服务我区重度失能老人4000多人。养老服务机构61家,千人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8张,已超过北京市的6.5张标准。养老驿站按照市级计划人口比例我区目前已超29个社区养老驿站的目标,实现了44家驿站的布局。但是我区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老年群体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感知度不足,社区养老机构服务自身运营缺乏长效机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人才发展缺少更精准的支持政策等。
建议深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增加多种形式的宣传途径,从而深度提升我区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幸福感。由外向内整合推进赋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其可持续发展。把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抓手,通过赋能养老服务驿站,采用“线上+线下”的服务手段,在社区层面打通老年人服务的供求对接流程。广宁街道已经建立了街道级养老联合体。针对养老人才结合我区特色的分类分级建立扶持政策。
改善和提升老旧小区绿化
助力推进“品质社区”建设
区政协委员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
进出口税收处副处长
李园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大环境看,石景山区“山水城林”兼具,生态环境优美沁人;从小环境看,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显著,2022年石景山区申报并成功获评全国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激励支持对象,石景山区“生态宜居”的印象进一步深入人心。但是,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由于老旧小区建设早,人口密度高,当年设计的绿化率普遍偏低,小区绿化普遍受到破坏,居民对绿化环境存在较多意见。
建议对老旧小区进行规范管理。明确管理单位职责,保证小区绿化资金落到实处,开展绿化管理培训,建立专业绿化队伍,确保小区绿化日常维护。将绿地还给全体居民。对非法占用绿地的行为,由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主体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将公共绿地还给全体居民。探索居民参与绿化建设的途径。针对群众喜闻乐见,又不影响绿化建设的植物,可采取挂牌认养的模式,由居民负责种植和维护。此外在一些小区空地修复改造中,也可以适当借鉴这种模式。根据石景山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合理安排绿化植物的选择。
强化“智慧交通”应用
提升交通治理水平
区政协委员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石景山交通支队政委
程战忠
截至6月,我区机动车保有量15.68万辆,每平方公里0.18万辆;驾驶人18.79万人,占常住人口约27%;建成通车道路324条、道路里程305公里,主干路网呈现“四横六纵”格局。今年以来,我区全天交通拥堵指数均值1.31,较去年同期增长4.8%,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1%,全天车速均值40.9,较去年同期下降6.8%,较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4.7%,路网运行拥堵状态有所上升。我区在交通管理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汇聚中枢。重点车辆精准管控、交通安全源头管理手段亟待加强,非现场执法监管方面还需突破等等。
建议开展智能交通顶层设计,建设交通大数据“智慧交通”一期工程。建设区级交通大数据平台,实现我区交通数据整合、分析、共享和应用,着力构建交通大数据应用新生态,全面提升交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依托RFID等数字化监管手段,探索非现场高效监管模式。搭建停车诱导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便民服务能力。优化智能交通信号协同控制模型,提升路网协同调控能力。运用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手段,创新交通安全宣传形式。推动建立“网络社区交警”,强化管控服务能力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