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纺织服装行业被贴上夕阳产业,在欧美重构全球供应链的当下,该行业更是被落地下石。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工业大国,都曾经是纺织行业大国,从英国、美国、日本,到今天的中国,莫不如是。纺织行业似乎又意示着,纺织行业是工业大国的必由必经之路。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工业大国向高水平发展,必然会发生纺织行业的转移甚至消亡吗?
我看未必。标签化、妖魔化一个行业是很容易的,但真正深入分析一个行业的内在规律,才是可贵的。
纺织行业不是夕阳产业
什么是夕阳产业?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产能过剩行业?产能过剩一般都是阶段性的,像锂电池行业,现在也一度扩产到过剩。劳动密集型行业?电商平台所涉及的外卖、快递、司机,用工数量比很多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能说新能源行业、电商行业是夕阳产业吗?
如果要说一个标准,我觉得就看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是否在急剧萎缩且几无恢复可能,如马车之于汽车,如蜡烛之于电灯。
如以此观之,纺织服装行业肯定不是夕阳产业。一是市场规模,目前全球纺织服装行业一年的产值在1.7-2.5万亿美元,仅次于汽车产业(3万亿美元);二是纺织服装市场处于增长态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量持续上升,我国2010年纺织品出口775亿美元,2020年出口达1538亿美元;三是纺织服装技术仍在不断演化,如柔性生产,面料开发常新,品牌层出不穷。
回归到本源,纺织服装行业是人的基本需求所需,甚至排在“衣食住行”的第一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纺织服装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
对于一个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来讲,纺织服装行业是不可缺少的。
为什么被轻视
在缺衣少食的时代,衣服不如食物重要,一家人可以共用一条裤子,也要先解决吃饱问题。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管是农业,还是纺织业,则一起被轻视。
一是这两个行业一点都不性感,苦哈哈的样子。不像“住”与“行”,豪宅与名车,那样拉风,那样吸引眼球。
二是门槛不高。男耕女织,做饭与制衣,在以前是家家户户能自给自足的,也是家庭妇女必备的手艺,门槛不高,像炒个菜,谁不会,缝个衣服,也简单,没有技术含量。所以,大家熟视无睹。
更为重要的是,是大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纺织服装业产业链中的“制做成衣”环节当成了全部,这个环节主要是简单的人工加工环节,确实说不上高大上,且费时费力,很不讨好。
从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来讲,确实如此。从健康角度看,食物是越天然的越好,加工环节越少越好。衣服也一样,越是纯天然的面料,越是能与人的皮肤贴合,穿制服与穿铠甲,那是万不得已的,所以,在加工层面上,也是越简单越好。所以,从价值链角度看,在做饭与制衣这个环节,附加值是比较少的。
行业特点
首先是基本需求市场很大。服装与吃饭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不管有钱没钱,在文明社会都得有衣服穿,也得让人有能力穿得起衣服。因此,存在一个很大的用于满足基本需求的纺织服装市场,这个市场要求成本价格不能太高,普通人也消费得起。这个就需要国家控制上游的产业链,即棉花、化纤等原材料,同时,由于制做门槛低,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从事服装行业,二者共同保证了国民的基本需求。
其次是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个人的穿衣喜好、风格千差万别,但定制服装的成本太高,不好满足。
这个问题在餐饮业也是如此。大部分人吃惯了妈妈做菜的味道,形成了独特的口味,在外面吃饭都难以做到百吃不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像肯德基、麦当劳,以及某些中餐品牌,将产品定位为快餐,标准化,以方便卫生为主,让人吃起来方便,不讨厌,但肯定谈不上喜欢。大街上的大部分餐饮店,都是快餐,或工作餐,以填饱肚子为主要目的。一个是通过营造社交环境,让大家将兴趣转移到服务,这是某些高端餐饮的做法,海鲜楼,米其林之类的,就是如此。但目前除了快餐连锁,通过文化宣传,形成一定的规模,其余餐饮都难以成规模,因为复制太难,实在是众口难调。
服装行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也差不多。一是通过时尚引领,将一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塑造,引导到品牌企业研发设计的路线上来,让大众的审美情趣趋同,这个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成衣制作简单,容易被人搭便车,如ZARA就是大量仿制别人的设计,自己投入市场教育成本,却让别人坐享其成,这个导致走这种路线的品牌企业在经营上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就是要不断出新品,缩短开发与销售周期,变成快时尚;
二是通过高端定位,将其定位为社交商品,其特点就是一个字,贵,为了让大家知道他的贵,得拼命地做广告、找代言,做推广,让大家对这个品牌有辨识度,让花这个钱的人觉得物有所值。不然,用个纺织袋与某包包好像也没多大区别。以上两种路线,结果都是做不大,难以成规模。
目前解决问题较好的是运动品牌企业。一是通过运动功能,将大部分人的需求集中起来,毕竟每个人都想要年轻有活力,这个市场足够大,能以最少的SKU去满足最大的市场需求;二是运动理念深入人心后,运动服装的使用率高,磨损快,像跑步鞋,得经常换,重复购买需求大。
但是不管怎样,大部分的服装品牌都无法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都是在试错。餐饮业无法满足大众需求,其结果是倒闭率很高,时倒时开。服装业的结果是库存率很高,这个几乎是必然的。这个在个人也是如此,特别是女人的衣柜,永远少一件可以穿的衣服,其余都是库存。
库存的压力,就会转嫁到服装的零售价格上,就是高倍率,品牌企业零售价与采购价的倍率在5-6倍是很正常的,零售价高企又会压低购买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着聊胜于无的态度,品牌企业会拼命地压榨代工企业。
第三是行业弹性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穿衣的社会属性占比越来越高,如开始追求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这个促使服装市场整体上会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欧美发达国家人均年度服装消费在1000美元左右,日本也是如此。而我国目前平均在1000-2000元之间,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各家各户的衣柜越做越大,鞋柜也是如此。
但这个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也大,在经济下行时,首当其冲。缩衣节食,当经济不好地时候,衣服通常会成为第一个节约掉的东西。因为需求不是那么急迫。
但当经济恢复后,服装行业通常也是第一个反弹的,因为比起其它消费品来讲,其消费成本是相对比较低的。
第四是成衣环节劳动密集难以改变。由于服装为柔性物品,在流水线传输时难以固定位置,这也注定了其很难采取机器自动化生产。而且,由于款式多变,SKU多,且市场需求变化大,企业也不敢大规模生产,给自动化生产造成的难度更大。而且,款多不同,工序就不同,工序不同,换一款衣服,软硬件都要调整。没有一定的规模,固定成本摊不了。
目前工厂都只是在做有限的自动化,如通过吊装传输,减少搬运环节;但每个人的劳动效率不一样,能找到相同效率的人工很难,工人的劳动很难标准化,所以这种自动化也难成气候,不成规模。
更为关键的是成衣制做简单,附加值低,如果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在生产环节进一步细化分工的价值低,不经济,不如通过人工来进行整合来得合算。分工的前提是规模化。
这个决定了这个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劳动成本占比在短时间内降不下来。由于工资具有刚性的上涨趋势,给成衣代工厂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行业价值分析
原材料领域易规模化,价值度高。由于纺织服装市场需求大且稳定上升,在棉花、化纤等原料方面,具有规模价值,但这个属资金密集型行业。棉花由于属天然材料,受天气、种植面积影响,不好控制。化纤能采取标准化生产,目前位居食物链的顶端。这个与餐饮业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螺丝粉风靡全中国,真正赚钱的,能规模化经营的可能是卖米粉或卖调味包的。准入门槛高,不是一般企业可以进入。
纺织行业是老钱生意,资金生意。对于从事面料经营的纺织行业来讲,直接对接下游的成衣企业,需求稳定,但一般有账期(需等成衣企业回笼市场资金),所以,某种意义上类金融生产,放账给成衣企业,将资金成本算进去,是赚钱生钱的生意。而且,一般而言,都是长期合作的,就像银行放贷给企业,在不出风险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主动抽贷,而会保持一个授信敞口,长期合作。资金实力,特别是自有资本金实力,决定其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就像银行一样,资本充足率要达标。
成衣企业需要管理高手,严控成本和交期。下游品牌企业由于天生的库存压力,在经济下行期,会拼命在压低订单成本,将成本转嫁给成衣企业;品牌服装由于快时尚的特点,设计款式经常变换,无形中增加了生产的难度,或者影响劳动的熟练程度;快时尚,具有季节性与时效性,要求一定要按时上市,在交期上要求较高,成衣企业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要相当科学,为了赶工,要安排加班,也会增加成本;成衣企业的核心其实是劳动力,要将工人科学地组织起来,按照既定的要求完成工序,不出质量问题,难度很大。下游的付款能力,是建立在销售能力之上,如果销售不畅,即使是采取361的付款方式,尾款如果回收不了,也会造成亏损。成本控制能力决定一家成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是主动融入品牌企业的代工产业链,深度绑定。
品牌企业具有天花板,稳健经营是关键。通过上述分析,大部分服装品牌企业在达到一定市场规模后,个性化需求与产品价格会达到一个平衡,其定位的风格的受众数量已接近极限,市场增长就会到一个天花板,而且由于代际审美的差别,新人对老品牌是无感的,品牌会老化,市场甚至会萎缩,此时保持稳健经营是上策,胡乱扩张是找死。正确的选择是培育新的品牌,或者收购品牌进行市场经营。从目前来看,运动品牌可能会打破这个规则,受众需求仍会增长,要保持增长,关键是定位和价格如何平衡的问题,在运动品牌市场,不需要有太多的价值主张,跟上运动时尚的路线就行。
纺织服装行业的总盘子很大,每个环节都有独特的价值,关键是识别各个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对于我国来讲,纺织服装的产能是为全世界准备的,我国的纤维年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3,这个不是哪个国家说想替代就能替代的。而且,我国在纺织服装产业链是最齐全的,原料、染料、设备、市场开发等,虽然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但也应该看到,产品升级后,材料成本会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占比却可以保持稳中有降,应能继续占有领先地位,因此,不宜看空中国的纺织服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