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展览圈中,德国是公认的国际领先。在全球排名前10的展览公司排名中,德国占5个(数据未更新,但仍可参考)。
德国知名展览主办方几乎都是以地方命名,如德国柏林展览有限公司、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慕尼黑展览有限公司等等。
德国是由地方政府出资修建展馆,展馆由地方政府与专业展览公司共同管理和持有。可以简单理解为,德国的展览主办方就是展馆的持有者。许多展览公司的总部地址就是展览馆,比如德国柏林展览公司的办公点就是Messe 。这样的设计直接将展会的三大资源做了整合:政府、展馆及主办方。
在德国的展览体系中,还有一个关键的协调机构。了解德国展会的朋友会发现,德国几乎很少有重复的同类型展会。如德国柏林IFA专注于家电,科隆Spoga专注于户外园艺、慕尼黑专注于元器件和制造、法兰克福Paper World专注于文具,享誉全球不过已经永久关闭的汉诺威CeBIT专注于通讯通信。鲜有2个城市相互竞争。
这个核心的协调机构就是Auma协会。
我们之前也推荐过
找权威展览信息可以去Auma找
Auma协会全称是 of the Trade Fair ,官网介绍上第一句话是Die Welt der Messe unter einem Dach. (展览的世界在同一个屋檐下)。Auma协会负责协调和管理各个地方的展览类型,不允许区域竞争,集中资源打造国际知名展会,避免同质化、分散资源。如果去参加德国展会,参展商需要支付的一个费用就是Auma费。
而中国的会展行业恰恰相反。展览中心成了城市的标配,先修展馆,再做展会,完全违背了行业规律,本末倒置。
各个地方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修建自己的跨境电商产业园环球资源展会怎么样,各自发挥各自的资源和寻求资金支持,打造自己的“全球跨境产业基地”的名号。
短期内有30多个甚至100个同类型的展会也不足为奇。
02
一模一样的名字
如果把这几十场跨境电商展的名字全部排在一起,你会发现有几个字母的出现频率非常之高:C、B、E、I。(之所以高的原因是跨境电商英文是Cross-,而国际化就离不开I,)
在展会名字这件事上,各个展览主办方是缺乏想象力的,关注的点几乎都一样。今年的跨境展会圈,各个展会的名字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香港在全球的展览行业中有一席之地,这跟它的展览发展模式有关,这个话题以后再说。
疫情前,中国的工厂偏爱去香港参加展会,因为海外尤其是欧美的采购商每年都会前往香港寻找工厂合作。拿香港电子展举例,受工厂认可的有两个,一个是香港贸发局HKTDC的香港电子展,及后起之秀环球资源举办的电子展。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展会在行业内都没有以字母组成的展会名字传播,大家记住的是“贸发局的电子展”和“环球的电子展”。
再拿德国的知名展览会举例,比如元器件行业最为权威的,名字本身就包含了展览类型的信息。法兰克福一位难求的汽车配件展览会 ,也没有参展商称其为为“AF”。最为神奇的当属德国柏林IFA家电展。在英语的念法中,I应该念成ai, 德国中I却是“1”的发音,结果是,所有人都在说德语:1 法。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许多主办方在起名的时候受到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CES的启发。CES是 Show的简称, 不过有些主办方可能并不知道show、还有fair的区别。
以多个字母组成的展会名字,在市场中其实也有传播的优势:好念、好记、短。不过在各个主办方名字同质化、展会类型同质化、字母所代表的含义都同质化的时候,这样的取名就是灾难。
03
独角戏
疫情这两年,会展行业的专业人士越来越不专业。动辄10万、20万平方米的展览规划,究竟是什么赋予主办方这样的底气?
苹果手机出货1亿台,给苹果手机做手机壳的老板提出2022年要卖出10亿个手机壳,是不是很荒谬?
究竟什么是展会?展会的意义是什么?鲜有“专业人士”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市场竞争中都斗红了眼,忘记了自己做展会的初衷和展览行业的基本规律。
展览会是贸易的延伸,是贸易发展自然而然的产物。
一个男的要找老婆,一个女的要找老公,通过媒婆牵线就可以匹配这个需求。当市场上出现10000个男的和10000个女的,举办一场相亲集市就更加有效率。“集市”就是展会最早的雏形。
菜市场也是展览的一种形式
所有跨境主办方在招展函上都会写,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国家政策支持,这就是我们举办10万㎡的底气。但是跨境行业买卖双方的需求是否需要依托展会来解决,是否可以通过电商或其他形式?全品类展会更提高沟通效率还是垂直类展会更能?在广州举办更能促进跨境行业还是深圳还是东莞?
很少有主办方思考这些问题,举办展会、提高展览面积成了挽救企业自身的救命稻草。
国际知名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今年也加入了跨境行业的竞争。今年9月举办的CCBEC最开始的规划面积是16万㎡,实际落地12万㎡(官方数据)。明年3月CCBEC规划7万㎡,实际落地能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
即使是行业巨鳄,也无法决定展览规模。不过就CCBEC这个名字而言,中国的法兰克福似乎没有继承德国的基因,而是选择了本土化。
写在最后:展览行业被誉为城市的面包,因其1:9的经济带动效应、环保、无污染一直以来都被寄予厚望。
但是,特装展位的搭建并不环保,家居级别的材料仅仅使用3天就被丢弃。同质化的展会每月都有,也并未为买卖双方提供便利,反而分散了资源,让参与的人都很累。
会展行业和贸易密不可分,如果失去了行业发展的初衷,未来也很难持续。疫情之下环球资源展会怎么样,会展行业艰难,许多会展公司倒闭或陷入低速运转之中。但行业的未来需要全体会展人一起思考和努力。
会展人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