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的世界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技术和热点诞生。前段时间⑧蜀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没有拜访客户的产线,似乎就一下子感到与世隔绝,断了许多一手市场和技术信息。不过⑧蜀也有幸参观了一些先进的研发实验室,看到了不少出于开发状态的先进设备,心中产生不少想法。
大多数技术,都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的,半导体的世界也是类似的情况。显微镜和光刻机虽然结构区别很大,但是现代光学显微镜匀光使用的柯勒照明和成像理论阿贝成像定律,在光刻机的基础理论上是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的!⑧蜀多次提及的扫描电镜也是从实验室走进半导体产线的,并开发出量测和工艺生产等多种应用的。

而实验室的应用就涉及到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了。长期以来,中国在工业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上异常迅速,通过自身的努力逆袭的故事可以说数不胜数,并且不断摘得各种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基础科学方面,中国在这几年好不容易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但是科研设备这块长期面临一些受制于人的情况,让人耳熟能详的便是美国布鲁克对北京大学的恶劣态度,以及Matlab对中国数所大学突然之间停止服务的故事。
科研仪器是用来研究和分析的,对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理论上这种高度的精确性并不适合实际的工业生产,高度精准的控制使得设备的成本升高,工艺窗口变小。这就是工业和科研不一样的地方,工业生产更多要求稳定性和普适性的条件,尽量简化各种环节减少人为失误和机器误差。但是⑧蜀切实见到了一些通过科研仪器改装的设备用以工艺开发,在精准的同时也很好地研究了工艺的机理,在量产设备上做了适当的配置调整,使其价格和可靠性都能够符合客户的期望。
其实,除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质谱仪上用以分离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的四电极也在离子注入机中被使用!所以国产科研仪器的发展,反过来也可以服务自己的半导体工业!这两年,国内科研仪器逐渐开始提升品种,不仅注意填补国内空白,也逐渐开始冲击高端市场!
当然也有些反例,从实验室到产线中如果一味追求精度,而忽视工业的实际使用场景和要求,则会陷入性能过剩的浪费,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同时还丧失了设备的可靠性。经常在这个问题上踩坑的其实是日本人和德国人,⑧蜀希望国内的企业在学习先进经验时也能避开这些雷点!

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些成果转化也需要时间。在当前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不断的情况下,只要一个契机,这些企业就会快速壮大,大家且行且看吧。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