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译讲堂》"技术创新与语言服务生态系统"多方谈在北京语言大学成功举办,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助理黄长奇、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刘和平、北京语言大学高翻学院副院长许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马会娟、翻译技术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王华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军、北京中外翻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巨凡、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蔺伟、北京墨责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凡林、联合创始人CEO林思恩、资深自由译者彭松虎等业界知名人士参与了探讨交流。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助理黄长奇在致辞中表示本地化翻译 热点话题,"技术的发展正在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与工具、多语咨询等在内的语言服务产业链也正在发展壮大。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语言服务已经成为贯穿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服务。"黄长奇表示,"《译讲堂》第二讲选择技术创新作为主题,正是希望业界、学界能够更关注并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语言服务行业一直缺乏行业主管部门的现状下",黄长奇在《译讲堂》现场透露,"中国译协也将着力于行业规范化方面的建设与完善,在2016年年初,中国译协与零点调查联合启动了对于行业发展现状的摸底调研,在今年年内中国译协将基于这个调查结果,进行更多利于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北京语言大学高翻学院副院长许明代表承办方致辞时表示,"《译讲堂》的举办恰逢其时,近5年来,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迅猛,各大语言类高校也都在人才培养端试图赶上市场的步伐。作为开设翻译类专业较早的院校,今年也适逢北京语言大学高翻学院成立5周年,也试水推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式,期待在MTI的培养上也逐步探索出更为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之路。"
此次 "译讲堂·多方谈"主持人王华树博士在与参会嘉宾回顾分享了首期"翻译技术新常态"暨译讲堂"语言+"高端沙龙的主要举办情况之后,对于当下的翻译技术发展现状做了概述和梳理本地化翻译 热点话题,王华树博士表示,"当下的翻译技术主战场已经从桌面走向了云端,来自权威机构翻译自动化用户协会(TAUS)的全球翻译技术报告指出,为了应对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语言服务已经由'业务流支撑'转向了'环境支撑'的整合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了语言服务的协作化。"王华树博士表示,这也就意味着语言服务行业的服务技术、服务模式、服务流程、服务环境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以译者的工作模式、译者的生存模式以及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战略的调整和改变。当下正在进行的"人机大战",也正式向业界抛出了"人机界限在哪里"这样的思考。"
传神副总蔺伟在发表题为"新的翻译组织模式需要新的技术创新"的分享时,对于传神十年的企业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十年语言服务的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展望。"21世纪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海量、碎片化、低重复率的信息翻译需求将成为主流翻译需求。这将造就新的翻译工作形式、也将酝酿出新的翻译组织模式以及新的技术创新。" 蔺伟称,"传统翻译的类工厂化链式分工体系将转变为信息透明的网状协同工作体系,排版、审校、客户、交付、项目经理五位一体全方位相互作用,互联网将推动面向碎片化翻译的'T2B'商业模式。此外,从公司内部协作转化为大规模与社会资源的协作,以云端为基础的大型虚拟翻译组织联合体,基于平台的社会分工体系,充分发挥"译者+项目管理者+平台运营者"的协同优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军在发表了对于当下40余所高校开设了MTI专业院校的课程开设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建议高校在翻译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更为"前置",让学生们自开课伊始就培养起使用翻译技术工具的习惯,更好地打造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此外,文军还建议,应该促进"翻译立法",为规范翻译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并逐步建立"高校铁通翻译术语库",促进高校间资源共享与交流。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马会娟首先介绍了翻译能力组成的5个子能力,表示在新的语言服务行业大背景下,仅仅注重传统语言能力培养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翻译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正在向一个更为多元、复合、立体的素养能力打造方向演进。基于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蒙特雷翻译学院等知名院校在MTI人才培养上的一些先进经验,分享了北外在学生的翻译能力素养的培养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资深自由译者彭松虎在发表题为"职业译者的翻译技术素养"的演讲时表示,语言能力是职业译者的根本能力,翻译技术是译者职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当前CAT、QA、辅助工具繁多,在项目管理、TM管理、术语管理、文件分析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体验更加人性化,在译前、译中、译后都能发挥更多的辅助功能。翻译技术逐步显现出在加快翻译速度、减少工作强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一致性、协助翻译管理方面的强大优势。在新的语言服务行业业态之下,职业译者需要角色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形成语言能力、翻译技术、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和财务能力一体的多维度的译者素养。
北京语言大学刘和平院长在发表主题为"技术创新与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演讲时表示,"2016年是国内MTI人才培养的破局之年,如何解决MTI人才培养的同质化问题,如何在语言基础上加入学校特色和学生自身特长,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和专长的应用型语言类人才,是当下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和平表示,"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机器要超越人的大脑不知道会需要多久,但是,我有一个观点是,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译者都不会失业,机会永远属于能把握机器、把握工具的人。"
在主题发言分享过后,"多方谈"正式开启了互动分享交流环节,各位嘉宾就"如何进行'差异化'人才培养"、"如何更好地搭建'政产学研'的多方对话机制"、"如何帮助MTI学子处理好'学语言技能'与'有效运用翻译技术'之间并行不悖的关系问题"、 "如何打造更多具有实用性的'案例式教学'形式"等业界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参与会谈的嘉宾还就现场业内人士和MTI学子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互动分享,参与提问环节的现场参会人员获赠了王华树博士的著作《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作为互动礼物。
(北京语言大学2015级MTI学生崔博文对本文亦有贡献,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