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记者为上海16个区送上的2018“年度词”已逐一揭晓。过去的一年,上海各区以不同的姿态奋进、创造、争上游。经济发展领域,有的高歌猛进,有的弯道超车,有的蓄势待发;社会治理层面,有的更加娴熟用好“绣花针”,有的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于细微处见精神;民生事业方面,有的自我加压、大力推进旧改工作,有的为深度老龄化社会积极探路……
今天,我们将16个区“年度词”的“浓缩版”集纳呈现,看看谁最喜气,谁最高端,谁很海派,谁很含蓄?
青浦:锦鲤
2018年,青浦如“锦鲤”般鸿运连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地在青浦;进博会上传出重磅消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青浦是这个国家战略的重要阵地。
“锦鲤”运气好的表象之下,藏着的是青浦所做的充分准备,以及面对机遇时全力以赴的态度。青浦2018年全年都在为进博会忙碌,全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青浦探索与昆山吴江嘉善等地协同发展,10月盈淀路改建工程成为首个实现通车的长三角一体化“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
青浦能如此“幸运”确实并非偶然。多年前青浦就已将会展产业定为重点产业,进博会在青浦举办绝非“运气”二字可以概括。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青浦有响应的意愿,更有响应的能力,这个地方的区位优势不可复制、绝无仅有。
青浦的青东地区和青西地区长期以来发展不平衡,近年来青浦提出“一城两翼”的功能布局。进博会举办地在青东地区,而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青西三镇又是当主力军。2018年的两件大事,对青东、青西“两翼齐飞”是大力助推。
有志向的鲤鱼都想跳过龙门,最终变化成龙。巧的是青浦最近也在提“跨越式发展”。青浦这条“锦鲤”,跃过“上海之门”,未来的发展前景让人兴奋。
奉贤:联结
2018年初,奉贤首条直通城区的快速公交线路开通。从南桥汽车站坐到8号线沈杜公路站,高峰时期只需三刻钟;年末,奉贤首条地铁——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通车,这是奉贤当地的首条地铁,它预示着奉贤与市区,与未来,有了新的“联结”。
过去一年,不断向外伸出“双手”的奉贤,像个拥有多接口的“hub”(集线器)。不仅交通网路更加密布,拉近了与市区的联结,更因招商引资高歌猛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领域,形成“磁场效应”。
不久前的上海东方美谷世界化妆品大会上,主办方奉贤一下子吸引了14个国家地区200多个化妆品界“掌门人”参会。会议闭幕之际,来自全球的在奉计划投资额超过120亿元,意向投资项目就达到17个,增资项目6个。
不仅如此,奉贤还放眼全国、面向世界,“跳出奉贤看奉贤”。过去一年,奉贤51次走出上海“毛遂自荐”,脚步涉及布达佩斯、以色列、东京、北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城市,引进大项目20个。新的“联结点”,像一个个活跃的触突,正不断增长,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虹口:家园
2018年11月6日,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的托老所内,86岁的独居老人王永年,激动地告诉习近平总书记:“我在这里生活非常好,这里就是我的家。”
家园,是这位孤老对市民驿站发自肺腑的感言。所谓家园,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归属,更是心灵上的归宿。只有当一个地区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时,才能给居住于此的居民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之感。
虹口区不过23.48平方公里,又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区。“精细极致”——跟老上海人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样,把每一个细节做得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极为重要。
家园,是充满温情的,尤其对于特殊群体。孤老王永年是被邻居送到市民驿站的,因为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他身体不适,迅速将他送到医院,才捡回一条命。家园,有时是一份难解的情结。随着旧改步伐的加快,许多虹口百姓将迁移他处,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而北外滩的灯光璀璨,多伦路的熙攘市声,将是他们心中的想念。
当下的虹口,将更多的努力和创造力,集聚在“家园建设”中。补上商业短板;老房装电梯有了成功案例后,尽快复制到更多老旧小区;旧改和历史风貌保护的平衡,努力探索出更多种模式……
杨浦:朋友圈
2018年,杨浦人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是朋友圈,更是创新创业的生态圈、辐射圈,不同的圈彼此交融,并且透过一个个圈层传递到无限的远方。
去年初,区领导担任“招商大使”带领20家企业组团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为杨浦拓展海外朋友圈。在民间,由杨浦几家互联网独角兽自发筹划成立的“上海独角兽花园”在5月“开张”,企业家充当“民间招商大使”。
在杨浦的朋友圈中,最具代表性是“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来自沪苏浙皖四地的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代表在杨浦首次聚首,从早上9时到下午13时,许多双创基地代表和企业家拖着行李箱来参会,谈完就直接去赶高铁了。一个上午达成合作意向达41次。
杨浦为什么这么热衷建朋友圈?在大调研中,企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比起资金扶持,我们更需要合作和订单。”随后,一系列“走进高校”、“走进科研院所”对接会在全区铺开。对企业来说,政府资金支持的效应是短暂的,但朋友圈的建立却是长远的。
如今,杨浦已经形成众多朋友圈,下一步则要打破这些朋友圈的边界。杨浦承办首届长三角区块链技术应用论坛,成立长三角电子竞技产教协同创新中心,欢迎来自各地、各行业的创业者来此对接资源。“2018杨浦创业之星”大赛在8个本土赛场以外还发展出硅谷、西雅图、温哥华、多伦多、瑞典等海外分赛场,边界越模糊,朋友圈才能不断扩大。
黄浦:和煦
“和煦”,一个非常美好、令人感到温暖舒适的形容词。2018年,黄浦大力度推进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全年旧改户数历史性地突破了7000户,让那些蜗居于高楼大厦背影中的居民,真切感受到“和煦”。
老弄堂里的阿婆们,走出弄堂,走在繁华大街上,胸前别一朵幽香白兰花,整洁、清爽、体面,折回弄堂进家门,却是诸多隐忍。十几平米的破旧老房狭窄阴暗,每天要倒两次马桶,洗澡要去公共浴室,几户人家合用厨房,睡觉时连腿都伸不直。用手拎马桶的数量做个比较会更直观:户籍人口近90万的黄浦区,还有6、7万家庭在使用手拎马桶。
“照到旧改的阳光”,是这些生活在简屋陋室中的居民最大的期盼。这也成了党员干部奋进的动力。
没有旧改条件,就创新思路创造条件。资金、房源等各种推进旧改中的难点,正是在一次次彻夜不眠的头脑风暴中找到突破口。
几场大规模的旧改拉开了:紧挨着豫园的老城厢地区、毗邻新天地的建国东路、南京东路后街的北京东路地区,涉及4万多户居民。终于能圆新居梦了,居民们无不感到如沐春光。
崇明:马拉松
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绝不是光顾着输出极限肌肉力量、不用考虑体力分配的无脑“冲刺”,也不会是踩着精心计算后的优雅大跨步、越过横杆后就能躺在软垫上享受镁光灯的一次性“跳高”,而是漫长艰苦、全程需科学安排呼吸和步频的“马拉松”。
2018年的崇明少了“撤县设区”、“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这样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就像是马拉松赛离开了起跑阶段的人声鼎沸、欢呼人浪,没有了发令枪口冒出的让人血脉贲张的硫磺味,崇明生态建设和发展之道也完成了“起跑期”,顺利进入了平稳持久的“途中跑”阶段。
“途中跑”不能有浪费体力的多余动作。崇明是早就定下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之道。“途中跑”要有颗“大心脏”顶住压力,崇明要求干部“人人都是生态发展的主角”。“途中跑”要注意“节奏感”,生态发展和建设这条路并不“立竿见影”,而是“慢工出细活”的,近来,崇明扎扎实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这都是有“节奏感”的表现。
申办成功2021年中国花博会、轨交崇明线工程正式获批,像是吹响了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这场“马拉松”最后10公里的号角。崇明在“生态赛道”上完成了漂亮的“起跑”,进入了节奏清晰、脚步稳健的“途中跑”,希望未来能在“冲刺”阶段也完美收官。
普陀:底色
2018年,普陀区邀请了沪上一批知名画家,以各种笔法描绘他们心目中的“普陀百景”。
蓝绿色调的是苏州河,蜿蜒曲折、水清岸绿,长风生态商务区、长寿商业商务区等沿河区域,因水而兴、因商而盛;明黄色调的玉佛禅寺和真如古寺,代表着这个区域厚重的历史积淀;不少红色调、紫色调的作品,描绘社区生活场景,是画家心目中的“普陀版幸福生活”……
而规划师与名画家眼中的“普陀底色”,几乎是不谋而合。
岁末,区规土局拿出一份 “城市建设展望”规划报告, 428页规划图纸,为“普陀底色”作出详细诠释。
普陀的发展主色调,是红、黄、蓝——“武宁红”,代表发展之轴;“智慧蓝”,代表创新之轴;“宜居黄”,则代表活力之轴。
在上海各中心城区中,普陀几乎是唯一一个尚有广阔发展空间、尚能如此大手笔规划布局的区域。这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这些年来大刀阔斧的产业调整、腾地腾空间。
2018年,普陀将未来发展确立为“一轴四区”:武宁创新发展轴,引领桃浦智创城、真如城市副中心、长寿商业商务区、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四区”共同发展;苏州河畔将有色彩感满满地“苏河八景”,曹家渡花鸟市场地块将建成超级炫酷的电竞城,M50将出现一条艺术化的空中走廊……相信未来,普陀区能在这个“底色”之上,绘就更加色彩斑斓的城区图景。
长宁:讲究
讲究,有重视、探究、精美和风度之意。2018年的长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章法有度,上生·新所等城市更新项目精致考究,垃圾分类为上海探索出多项宝贵经验。
近年来,长宁在发展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创意等三大重点产业中,长宁逐步完善了技术实践转化机制。于是,当“人工智能”四个字出现在区域产业版图时,这种讲究务实的“实践派”风格自然得以延续。
引进人工智能产业,只有38平方公里的长宁在载体空间方面算不上亮眼,然而长宁从2017年起就全面布局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于是当2018年中山公园地区、天山-虹桥地区一批办公载体建成时,相关入驻企业的智慧零售柜、智慧便利店、智慧菜场已经遍布长宁,产业先企业一步在区域扎根。
两年前,长宁在上海率先设立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如今已进入发展的稳定区间。在市场资金流动较缓的情况下,2018年全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近300家重点监测企业的区级税收同比增长仍接近20%,背后离不开长宁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的不断深化探索。
率上海之先的“一照多址”在长宁经过两年试点,在2018年取得重要突破,已经累积了16家互联网领域的试点企业。2018年初长宁区法院成立上海首个互联网法庭,专门探索“互联网案件网上审”,用新审判模式应对新型案件纠纷,政府创新脚步与市场变化同步的态度,舞出了一个大写的“讲究”。
宝山:气场
宝山幅员辽阔,横跨城乡。位于长江、黄浦江、东吴淞江三江交汇的优越地理位置。
底蕴固然是气场的基石,但真正要形成强大的气场,必须要有遇事不乱、持之以恒的定力。尽管中国邮轮市场进入战略调整期,为了不让邮轮经济成为“过路”经济,宝山出台关于邮轮经济发展的“新35条”政策举措,从2018年起将连续三年每年拿出不少于一亿元,来鼓励支持邮轮产业发展。
2018年,宝山招商“气场”也很足。尽管此前知名企业总部不多,但随着宝山与博泰、商汤科技、百度等巨头陆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强大发展气场,正呼之欲出。各中奥秘,归根到底还是: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作为上海城市更新建设中不可多得的北部转型空间,宝山正聚焦一些有比较优势、长期可持续、不易被模仿的领域,不断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从各色废气“五龙飞舞”到邮轮产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重大板块、生态环境“五龙腾飞”的转型升级之路,正不断做实。
正视短板并不断补足,则为其气场增加了厚积薄发的筹码,生态短板、精细化管理短板……宝山正逐一补足。期待这个滨江新城区,可以散发出更多后工业时代“诗与远方”的气息。
金山:串门
2018年,金山百姓与毗邻地区民间的“串门”,上升为沪浙两地的官方“串门”。这一年,金山几乎每个月都有类似的“串门”活动,涉及党建、产业、文化、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金山干部群众的“串门”之举更显重要和意义深远。
去年4月,在沪浙边界,首次跨省市的半马比赛开跑,金山区与嘉兴市领导班子共同参跑,立志要跑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第一公里”。实际上,区领导已在多个场合提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要从“第一公里”做起,而这“第一公里”,指的就是最近的事、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事。
“串门”,可以增进感情、增加了解,也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还有利于互通有无,推动毗邻地区的共建共享。眼下,位于枫泾镇的长三角路演中心基本建成,启用后将有助于促进沪浙各类创新要素在西南区域的集聚。前不久,金山区委组织部、嘉兴市委组织部还联手送上“新年大礼包”,发布金山嘉兴“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2019年重点合作项目20项,内容涉及编制城镇圈协同规划、古镇协同开发、新材料产业发展、人才合作交流等,助力沪浙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从“邻居”变成“一家人”,勾画一张图、编织一张网,是“串门”的更高追求。眼下,金山区正在高起点描绘“三张图”,分别是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田园五镇”综合体、环枫泾城镇圈,都需要通过区域协同来完成。
徐汇:机智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功举办,腾讯、小米、网易、商汤科技等行业标杆纷纷落户,发布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行政服务中心迎来人工智能首席服务官、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和人工智能小镇分别在滨江与华泾地区布局;老工人新村智能改造后成为智慧社区;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有了全天候智慧管理平台……
2018年的徐汇像是一位奔跑的少年,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上不断播下种子,若用一个词形容2018年的徐汇,我们选择“机智”。
夏末秋初,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作为举办地,徐汇深知,办好会是职责所在,而如何将世界级峰会的影响力变成紧握在手中的机遇,需要努力,更有赖智慧。
整合区域资源,明确产业愿景后,徐汇终于在2018年12月初发布了《关于建设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打造徐汇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实施办法》。如何让已经进驻的AI企业更有归属感和参与感,让正待入驻的企业有展望,徐汇想到的是,将智能技术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
而今,当人们漫步在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壮阔的亲水平台,商汤科技提供的“智慧公共空间管理平台”24小时提供着安全保障。
再看看老小区田林十二村,经过仪电集团的智慧城市改造,不仅小区的大门、楼道口、公共区域实现了监控联网,就连消防栓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水压的实时监测,老小区最害怕的消防隐患多了一道智慧的保护屏障。
静安:定制
“定制”,本意指依据顾客需求量体裁衣,引申到其他领域,指提供个性化服务。2018年,静安区为企业、为居民在诸多领域送上了量身定制的服务。
南京西路五星级商圈商务楼密集,企业对注册登记办理、政策咨询等需求高。静安区为这些楼宇企业“定制”了“楼小二”服务,让企业日常办事不出楼宇、不出商圈。
申办企业,因类型不同提交的材料千差万别,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定制”了一套“智能导引服务系统”,企业在家跟着系统提示进行网上操作,就能知道应该提供什么材料。
带着区民政局研发的“社区分析工具”,区14个街镇的社区工作者走进了居民家,通过访谈,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画出了社区需求肖像,民政局与街镇据此提供了居民真正需要的“定制”服务。
“定制”,意味着精致、精细、精巧。成衣店里能上手做“定制”款的设计师、裁缝必是行家里手,设计巧妙、裁剪得体、针脚绵密,如此成衣才配得上“定制”款的称号。静安区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专注于细微处的精彩呈现。
率先探索“路长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城区治理工作格局,解决了一批长期存在的城区面貌“老大难”问题。
率先完成的临汾路街道“社区大脑”综合管理平台,建成了能看到细节的“慧眼”、能改善细节的“大脑”,实现了窨井盖主动报警、锁定高空抛物者、守护老人居家安全、制止违停车辆等一系列“人所不能及”的管理场景……
嘉定:引擎
把嘉定和“引擎”联系在一起的,绝不仅仅是相似的气质,更在于二者相契合的功能定位和“工作状态”:这些年发展势头稳健又强劲的嘉定,有一个提供动力的强大“引擎”:先进制造业。
2018年,嘉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00亿元,其中前11个月汽车特强产业工业总产值41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3.4%;前11个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55.1亿元,可比增长9.6%。和其他区比,这张经济“成绩单”是名列前茅的。
嘉定的产业优势有坚实而强大的支撑:科技创新。引擎需要活塞运动的空间,嘉定也有产业化空间大的优势,还用全区招商工作统一调配等方式腾挪出更多空间。引擎要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嘉定也在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制造业往高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引擎里的可燃混合气需要达到一定密度才能爆燃,嘉定也注重提高经济密度,不断引进亩产高、效益大、能耗小、环境友好的产业项目。
引擎是要对外做功,输出动力的,嘉定也在带动、辐射周边外省市区域,发挥“引擎”作用。去年11月底,原本的嘉定“科博会”升格为首届长三角“科交会”,创新企业负责人、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政府相关部门人员、高校专家学者等齐聚嘉定,让一个个原本养在“深闺”中的科技成果由“纸”变成了“钱”。
闵行:温度
闵行区近年来加快了迈向上海“现代化主城区”的步伐。但2018年,给记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节节攀升的经济指标,也不是越建越气派的高楼大厦,更不是接连涌现的网红商业地标,而是闵行城市角角落落里一个个有“温度”的细节和场景。
一个个细节的背后,是系统而精细的“绣花”工程。如今,经过美丽家园的创建,闵行若干个老旧小区打了翻身仗。“100个邻里中心”在闵行全面布局2017性文化博览会上海,让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小家,聚在一起、学在一起、乐在一起、爱在一起。闵行区还把全区划分成了近千个责任网格,把条线执法力量下沉到网格里,“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问题在网格”。全区1070多个小区争相开展“红色物业”创建,在各社区探索形成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领导的,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基层队伍,是“绣花”的关键所在。2018年,闵行聚焦“基层、基础、基本”,在全区建立常态长效的万人大培训机制,全年培训超过20万人次。
有温度的地方,更少不了文化的滋养。2018年,闵行继续在各街镇举办一场场“修齐讲堂”,先后邀请鲍鹏山、俞丽拿、敬一丹等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来到闵行,呈上文化大餐。
一针一线,闵行“绣”出暖色,“绣”出温度,“绣”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绣”出作为现代化主城区的核心竞争力。
松江:川流
G60本是一段普通的高速公路,建成开通于1998年。两年前,松江区率先喊出了建设“G60科创走廊”的口号,紧紧抓住“科创”这个牛鼻子,全面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向型经济的依赖,大胆走出了一条市郊经济“换道超车”的转型发展新路。
到了2018年,这一条G60科创走廊,已升级为追求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黄金大走廊,信息、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在这条走廊上加速流动,川流不息,激荡创新火花,结出累累硕果。
2018年,松江六个百亿级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年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同比增幅22.6%,总量位列郊区第一;这一年,松江地区生产总值预计1250亿元,增幅达7%,为2011年以来松江经济经历深度调整后的最高增幅。
川流不息,要素汇聚,产业集聚,让G60科创走廊渐渐成了“流金淌银”的大走廊。而换道超车,也终于让曾经徘徊在“低谷”中的松江扬眉吐气。
建设“G60科创走廊”,推动创新要素在这条走廊上流动起来、汇聚过来,并不只是在图纸上画一条线、喊几句口号而已,背后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需要深入细致地创新制度供给和要素供给,而且并无止境。
2018年新春首个工作日,松江区发布松江区发布深化放管服改革方案,推进以“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为要义的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发展“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9月,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同步开通“一网通办”,打响长三角“一网通办”第一枪。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布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扩大开放“30条”……
浦东:硬核
如果要在2018年度十大网络热词里选一个送给浦东,你会选哪个?硬核,也许恰如其分。
1990年,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是60亿元人民币,28年后,浦东GDP一举突破了一万亿元;今天,浦东国际机场平均每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飞,而那里最早是一片海滩,海鸟竞逐飞翔;今天,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内,滴答一秒,那台中国最先进的电脑已运算230万亿次,而以前那里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水田。
过去,“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今天,以一个个居民住区为圆心,15分钟步程为半径,浦东正逐步完善圈内养老、医疗、文化、体育、教育、购物等老百姓日常所需的社区服务资源板块。“家门口”,成了浦东改革为民的新尺度。
这就是硬核,是一种敢叫日月换新颜的霸气,是一种沧海变桑田的硬实力。
不过,再牛的“硬核”如果不反复锤炼,也会被时光融化。对浦东而言,过去的20多年,是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才累计起一项项“全国第一”,才拥有了值得骄傲的“硬核”。未来,只有继续走好改革开放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
吃改革饭,能不能聚焦“发光发热”的改革项目,能不能推动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打造世界产业集群?
走开放路,能不能提升“运作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
打创新牌,能不能增强“引领未来”的创新策源功能?
时代不同了,摆在浦东面前的考卷也不同了。然而,相同的是,时代之问,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都不会轻轻松松得以解答。“脑洞大开”、敢闯敢创、富于创造、勇于担当,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2017性文化博览会上海,都应该是浦东人的前进身姿。
“硬核”浦东,人们期待更多。
(撰文:徐敏 王志彦 黄勇娣 茅冠隽 唐烨 周楠 舒抒 栾吟之 黄尖尖 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