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结束的成都大运会上
中国队拿下了跳水项目
全部13个小项的15枚金牌
捍卫了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荣誉
来自湛江霞山的20岁姑娘王伟莹
在自己出战的女单10米台、
混双3米板、混双10米台、
混合团体项目以及女子团体项目中
全部拿到了冠军
五金在手
也让首次出战国际性赛事的她
成为一颗闪耀的新星
王伟莹。
为这位首战即告捷的湛江姑娘点赞
下面一起来探寻这位大运会冠军的
成长轨迹、参赛感悟
以及奋斗目标
大运会冠军也曾是个害怕高台的小孩
出生在湛江霞山,王伟莹说自己是不折不扣的海边姑娘,“从小也是吃着海鲜长大的”。所以,她对于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五六岁先学游泳,教练挑苗子时看上了她,“可能就是觉得我能力比较好吧”。练了两年游泳之后,七八岁的王伟莹开始专攻跳水,训练场所就在当地的海滨游泳场。
2014年,11岁的王伟莹来到了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从此开始了远离父母的独立生活。“跳水都要从小开始练的嘛,一开始也会想家。第一次到伟伦体校的时候,其实就待了十天,还因为想家哭了,不过后来渐渐熟悉适应了这种生活,也算是独立得很早。”她说。
王伟莹在训练中。
长年累月的训练一定是枯燥又辛苦的,但这就是运动员的必经之路。“肯定也想过要放弃。想起来,小的时候教练总是很严格,也经常被骂哭。”
12岁那年,她第一次上10米台,看着脚下似乎无比遥远的那池水,动作怎么也做不出来。“真的有点害怕,最后我是走下来的。”她回忆说。
“但我性格里就是有那种不服输,咬牙坚持下来以后,想着的就是怎么把动作做得更好了。”随着自己的逐渐成长,王伟莹开始参加比赛,也获得了一些冠军。“到后来的想法,就是每一次如果能够拿到第一的话,之后还想做得越来越好。”
“我是那种喜欢和自己较劲的人,有时候也有些完美主义。所以有时候教练表扬我,我反而感觉不太爱听。其实外界的批评和建议,对我都是一种帮助,能够让我审视自己的不足,让我变得更好。”她说。
夺取五金感觉如何?她说比赛是种享受
大运会是大学生运动员的体育盛会。目前,王伟莹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开学就要大二了。“学院说新学期开学典礼的时候,让我去分享参加大运会的感受,我还没想好去不去,去的话要说点什么。”她表示。
夺取五金,按理说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王伟莹看上去好像很平静,宠辱不惊的样子有点“大将之风”。“跳水队的目标就是拿到15块金牌,无论是谁代表中国队参赛都要捍卫‘梦之队’的荣誉。我只是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一个星期的跳水赛程,除了前两天没有出战,王伟莹几乎每天都有比赛,第三个比赛日甚至跳了两场,成了队里兼项最多的队员。“从我个人的特点来说,能力还是比较全面,可能之前在全国赛的时候也有兼项,教练也因此对我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吧。”
“其实压力肯定还是有的。但我总是信奉一个观点,那就是平时的训练才是最重要的,比赛则要当作一种享受。”她说,“只有平常训练的积累足够了,比赛的时候才能拼得出来。”
没有辜负队友和教练的信任,王伟莹在她所有参赛的项目中,都拿到了冠军。而这,其实只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她说,这次在成都,她感受到了全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的活力与热情。“回来以后,我想把英语好好学一学,以后如果能再参加国际比赛,就能和他们好好交流,而不是来回蹦那几个英文单词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呢。”说到这里时,王伟莹笑了。
有关“升国旗奏国歌”的梦想
没有任何多余的休息时间或假期,在大运会结束的第二天,王伟莹又回到了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跳水馆。“要做一些恢复性的训练吧,像我们如果不练的话,会差很多的。”她说。
一个星期里,训练日程占满了六天,周日有一天休息。每个训练日里,力量训练、陆上训练、跳水训练,周而复之。
她的自我评价是,一个“很坚强的运动员”。“我觉得我是那种能咬牙、能拼的运动员。虽然是女孩子,但我不喜欢在别人面前哭,软弱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没有用。”
“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动作上的细节还要去抠,心态上有时候也还有不够自信的地方,这些未来都还有待进步。”她说。
“如果说未来的目标的话,我想先小小地梦想一个世界冠军吧。其实,我不是一个喜欢把心底里的目标说出来的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在人才辈出的中国跳水队里,这样务实的心态能够帮助她走得更远。
年末,王伟莹还有跳水冠军赛的比赛要参加。只有在国内的比赛里一站一站地比好,证明自己的实力,她未来才有进入国家队、获得代表中国跳水“梦之队”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
王伟莹说,这次参加成都大运会,唯独有一件小事让她感到意犹未尽,也是心底里的一点遗憾,“就是这次大运会颁奖的时候,虽然升的是国旗,但是奏的不是国歌,而是国际大体联的会歌,好像还是少了一点什么的感觉。”
“希望未来真正有那么一次升国旗奏国歌的体验,我会为了这个梦想一直努力的。”她说。
采写:朱小龙
摄影/视频: 姚志豪
剪辑:杨奇
编辑:李怡茜 麦思容
校对:曹柏英
审核:顾大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