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路街道深刻把握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五聚五提升”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城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在共谋发展建设上“聚智”,提升议事协商水平。立足顶层设计,成立街道城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搭建起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共建单位“党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层级化”工作体系。选优配强“大工委”兼职委员,选拔13家共建单位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吸纳34家规模大、辐射作用强的行政企事业单位为“大工委”成员单位。建立党建联席、议事协商、矛盾联调等工作制度,围绕基层治理难题,从“提出议题—确定议题—组织协商—分工落实—全程监督—结果运用”等“六步工作法”入手,形成辖区事务共商、共议、共治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街道召开“大工委”会议2次,协商解决突出问题3件,办理民生实事7件。
在整合资源优势上“聚心”,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树牢“小阵地、大服务”理念,完善1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突出“政治”“服务”功能,整合阵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将便民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医疗保健等功能融为一体,打造有温度、受欢迎、聚能量的党员群众温馨家园。持续用力做优政务服务,推行“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掌上办”,让群众办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社区“大党委”牵头,强化双向沟通,聚焦阵地、人力、服务、活动等7个方面210余项资源的整合,实施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将需求和资源有效对接形成服务项目,实现属地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资源互通、良性互动。今年以来,各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21件,联合辖区单位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共127场次,服务党员群众1.5万人次。
在解决治理问题上“聚焦”,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构建“12个二级网格 +50个三级网格+ 86个四级网格”的基层治理框架,配备网格长72名、网格员83名,吸纳志愿者、物业服务人员、楼栋长等278余人入网。在居民小区成立功能性党支部17个,完善“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设置,将分散在辖区的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流动党员“集结”起来,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推动综治、创城、食药、安监等治理网格与党建网格“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网格多重划分、交叉混乱的问题,实现社区党建与基层治理联网联动。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属地管理、限期处理”4个步骤对网格内民生问题进行分析研判、闭环处理,推动社会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今年以来,街道网格内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389件,办结387件,群众满意率达99%。
在开展联建共享上“聚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坚持将“双报到”作为抓实城市共驻共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依托共驻共建平台,组织49家共建单位党组织、1127名“在职党员”赴社区进行“双报到”,每月定时发布志愿活动“招募令”,由社区“搭台”、党员“摆摊”、群众“赶集”,通过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治理、矛盾化解等服务活动,用“红心”点亮“民心”,逐步形成“关系在机关、活动进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模式。加大突出社会治理问题整治力度,紧盯矛盾纠纷化解、物业管理服务、城市治理“顽疾”,联合共建单位定期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整治,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街道社区联合共建单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2件,整治突出问题27处,开展“治理顽疾”行动60场次。
在强化辐射带动上“聚情”,提升创新引领力。坚持以“党管、为民、共享、奉献”为原则,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加强正面引导,社区积极培育孵化志愿服务、书香诗社、公益环保、广场舞队等社会组织56个,不断厚植参与基层治理的社会力量。探索构建以社区为龙头、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基层治理新机制,开展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活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有序对接和良性互动,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兜底辖区内规模较大、运行顺畅的“两新”组织10个,不断丰富社会治理主体。积极打造社区“红色驿站”2个,以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等一线城市工作者为服务主体,努力打造加油充电的工作站、帮扶解难的服务站、社情民意的收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