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是《中国矿产地质志》的重要志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我国宝玉石矿的资源分布、地质特征和产出状况,归纳每个宝玉石品种历史文化、宝石学特征、特色应用和市场概况的志书。本书由玉石篇、单晶体宝石篇、有机宝石篇和稀少资源宝玉石篇4部分组成,囊括了我国境内产出的134个宝玉石品种,为大众正确认知各种珠宝玉石并进一步溯源其矿床成因、形成机理及各种岩石矿物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书可为我国珠宝玉石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教育、研究和找矿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为政府部门在宝玉石矿产资源领域决策时提供重要参考,对推动中国珠宝产业矿产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是宝玉石工作者实用的工具书以及广大消费者可信赖的宝玉石专业的科普读物。
世界上美丽的事物往往是短暂的,宝玉石却得天独厚,将世间万般美丽凝于一身,却又能拥有漫长的生命。它聚天地之精华,稀有而珍贵,亘古而恒远。从崇拜的神物、地位的标志、财富的象征到美的传递、情感的寄托,无处不彰显出天、地、人对宝玉石的厚爱。如今,宝玉石更是寄托着人类真、善、美的美好愿望,走进了千家万户,标志着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宝玉石矿产也是祖国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编制矿产地质志,全面反映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不但新发现了星罗棋布的宝玉石矿产地,而且新增了众多的宝玉石种类(含亚种),极大地拓展了宝玉石矿产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迫切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宝玉石矿产资源,美化生活,修身养性,“君子比德于玉”。许多宝玉石矿产地,甚至有的矿种都是人民群众发现的。这真的是“美在发现”,真的是“美在人间”,真的是“美丽无止境”!
宝玉石方面的科普书籍、视频产品层出不穷。但是,从矿产地质与普通大众紧密结合的视角来编写一部既是专业的又是科普的宝玉石志书,不但立意新颖,而且功在千秋,实属不易。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令人耳目一新,不但达到了“应急性”科普的目的,而且是一部工具书式的值得“永久收藏”的珍品。该志书的研编不但是一项集大成、家底性、立典式的基础性工作,而且集行业内资深矿产地质专家、宝玉石鉴定专家与科普专家之集体智慧,本着既严肃专业又生动活泼的原则,在充分搜集资料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首次以宝玉石形态和颜色作为标识编制了全国性的宝玉石资源分布图,并将矿区实景图、矿产地质图或成矿模式图与矿产地一览表等紧密结合,简明扼要地展现了我国宝玉石资源分布的地质概况和识别特征,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矿产资源的开采开发与美化人民生活、促进祖国繁荣发展的重要性、现实性与可行性,实现了志书研编既普及科学知识又服务社会大众的目标。
《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引经据典,将我国宝玉石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但又紧密结合当前产量、市场概况与发展趋势,既回顾历史又传承未来,无疑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的研编与出版,堪称“国家修志,以资盛世;专家编著,权威论证;全面系统,堪称宝典;分类清晰,言简意赅;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普及;存史求实,服务未来”。该志书兼具专业性与科普性,无疑将为社会大众提供全面、权威的中国宝玉石矿产资源信息,在普及宝玉石矿产地质知识、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人民群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增强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激发人民群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兴趣。
特序以致勉。
珠宝玉石以其特有的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光彩夺目的属性,一直成为人们追求和寻觅的对象。在西方,珠宝饰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一个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标志之一;在我国古代,珠宝玉石同样也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时至今日,珠宝玉石已成为大众消费品,进入了平常百姓家。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玉石大国”,在珠宝玉石的开采和应用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力的增强,目前中国的珠宝行业年产值已达6000亿元左右。由于行业影响大,从业人员多,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珠宝首饰消费第一大国。生活富裕的国人对珠宝玉石的需求日渐增长,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正确的珠宝知识,尤其是想知道中国本土产出哪些珠宝玉石品种,产在何处,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品质如何,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怎样,等等。然而,我国珠宝行业内的书籍多以鉴定珠宝品种、鉴赏珠宝产品为主,对珠宝玉石产地进行研究和科普的书籍几乎没有。
因此,就行业需求、市场稀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而言,都需要一部较为全面、权威,同时又通俗易懂的中国宝玉石矿产资源的科普读物。为此,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于2018年5月受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委托,承担了“中国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服务”二级项目下设“中国宝玉石矿科学普及研究”(委托业务编码:DD20160346-67)委托业务(负责人史洪岳),目标是通过开展中国宝玉石矿科学普及研究,全面总结我国宝玉石矿的分布情况和产出状况,归纳每个宝玉石品种的历史文化和市场概况,为国内产出的各类宝玉石品种的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用科普的语言描述各个宝玉石品种的自然科学属性,指明各个宝玉石材料的特色利用方向。本委托业务的主要任务是研编出版《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
《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的研编任务,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关怀指导下,组建了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国家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专家学者牵头的专业编写团队,采取以资料收集、矿区考察、市场调研与综合集成研究为主的方法进行研编,并对部分缺乏科学数据的宝玉石品种补充开展了分析测试工作。编写组成员全面开展与我国宝玉石矿产资源方面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市场调研工作,并认真归纳总结,合理分类整理汇编撰写;广泛听取行业内资深专家意见,共组织了3次专家讨论会和5次集中修编会,对书稿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多次咨询擅长不同珠宝玉石品种的专家意见,获取了难得的一手资料;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坚持创新原则,与时俱进,增强书籍内容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取实用的信息;对于现有资料中涉及较少的宝玉石品种资料,通过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进行协调,研究人员实地调研或者由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精准资料的方法予以解决。由于采取了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历时一年半,编写组于2019年底顺利完成了《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的初稿,并再次征询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优化了书稿结构,
进行查漏补缺,力求做到品种全,覆盖面广,层次分明,分类明确,内容翔实,对国内产出的主要珠宝玉石品种从资源分布、原石特征、开采现状到市场加工、产品类型,整个产业链均有涉及,可读性强,能为政府部门、矿业界、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与教学、公众科普等提供服务。
全书主要分为4个部分,即玉石篇、单晶体宝石篇、有机宝石篇和稀少资源宝玉石篇,因中国是玉石大国,故将玉石篇放在最前面。玉石篇分为8章,主要涉及的玉石品种有:透闪石质玉、蛇纹石玉、绿松石、独山玉、石英质玉、碳酸盐质玉、砚石和印章石;单晶体宝石篇分为10章,主要涉及的品种有:钻石、红宝石和蓝宝石、绿柱石类宝石、石榴石、长石类宝石、碧玺、水晶、橄榄石、托帕石、萤石;有机宝石篇分为5章,主要涉及的品种有:珍珠、琥珀、珊瑚、煤精和砗磲;稀少资源宝玉石篇分为稀少宝石和稀少玉石2章,主要介绍了一些我国有产出,但是产量很小的宝玉石品种,主要有:磷灰石、辰砂、异极矿、锂辉石、闪锌矿、锡石、白钨矿、榍石、方柱石、红柱石、菊花石、紫袍玉带石、丁香紫玉、桃花玉、葡萄石、梅花玉、广绿玉、橄榄玉等。为增强全书的可读性及知识点的衔接,在每一篇前面撰写了“篇首语”,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增添了整本书的韵律和节奏感。书后附录有生辰石和生辰玉一览表等,以增强本书的科普性和趣味性。
本书主要针对我国有记载和目前市场流通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出的134个珠宝玉石品种,从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和地质特征、宝石学基本特征、特色应用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撰写,重点描述各个珠宝玉石品种的资源分布和地质特征(包括大地构造位置、矿床赋存地层、矿体特征等),并选取其中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珠宝玉石矿床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对各个珠宝玉石品种的产状及产出的矿石特征(颜色、形态、大小、共伴生关系、品位等)进行了具体描述,为大众正确认知各种珠宝玉石并进一步溯源其矿床成因、形成机理及各种岩石矿物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①首次对我国珠宝玉石资源开展了全面调研,对我国境内出产的玉石、印章石、砚石、单晶体宝石和有机宝石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了全国范围内的珠宝玉石资源及其地质特征,覆盖面广,丰富了珠宝玉石领域的地质资料,解决了我国珠宝玉石资源基础地质资料长期匮乏、零散搁置的问题,并将相关内容以“中国珠宝玉石主要产地及宝石特征一览表”的形式附在书后附录中,便于读者随时查询;②首创以珠宝玉石形态和颜色作为标识绘制了我国出产的珠宝玉石资源分布图,并以矿区实景图、矿产地质图或成矿模式图与对比表格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自然地理环境、矿山开采以及宝玉石原材料特征等情况,直观明了,使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版图内珠宝玉石资源分布的概况和特征,全方面向大众普及我国珠宝玉石地质知识;③引经据典总结我国珠宝玉石品种的历史文化,并与当前的产量和市场概况相结合,使读者可以从时间轴的视角了解我国每一种珠宝玉石的发展状况;④综述各个宝玉石材料的特色应用,阐述了其在工业、科技与首饰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涵盖大量宝玉石原石及特色经典作品,体现传统与当代相融合的创新工艺,为宝玉石产业的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编撰中国宝玉石矿产地质方面的科普读物在全国尚属首次,没有“前车”可以借鉴,加之珠宝玉石是一个综合学科,跨越多个专业领域,涉及的内容繁多,资料浩瀚,如何把握与“专业版”相区别的尺度颇有难度,因此,在许多专业知识方面多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展示,言简意赅,并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描述,图文并茂。本书力求专业性和科普性并举,通俗性和趣味性兼顾,希望能够对我国珠宝玉石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教育、研究和普及提供帮助,为其他地域珠宝玉石资源找矿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积极推动我国珠宝产业矿产资源整合和利用,成为政府部门在宝玉石矿产资源领域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宝玉石工作者实用的工具书以及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权威的科普读物。
在本书的研编过程中,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王登红研究员给予了悉心的技术指导;同时,邹天人、李纯杰、王时麒、喻学惠、吕林素、梁婷、白铁、何明跃、郑青、余晓艳、岳蕴辉、戴慧、李新岭、刘琰、刘光华、韩红卫、於晓晋、阴巍、袁野、张蕴韬、彭艳菊、黄牧霖、徐莉、齐瑞荣、黄振泉、周新民、邓梦祥、龙楚、韩冰、房大民、钱洪飞、宋中华、李海波、李建军、刘新国、魏然、王芳、王然、申南玉、孙嘉良等业内专家学者提出了大量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并提供了专业的信息资料。此外,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中国玉雕艺术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工作委员会、相关地方政府及协会、众多珠宝企业、玉雕大师工作室、首饰设计工作室和收藏家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与精美图片,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由于研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20年9月20日
责任编辑:白 铁 孙彦琪
版 次:2021年8月北京第1版
印 次:2021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审 图 号:GS(2020)6576号
定 价:598.00元
书 号:ISBN 9787116125896
如需购买,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或者文底阅读原文
正版图书,正规发票,单位采购有优惠,可添加下列客服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