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揭牌成立,一时间吸引了整个湖南乃至全国的目光——岳阳作为湖南唯一通江达海的城市,能不能用好自贸这支“笔”,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留下“岳州”之名。
自古以来,“开放”与“港口”就是一对关系紧密的名词,如何打造一个便利的水上门户是开放的关键。对于岳阳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城陵矶港的潜力,在长江边打造一个内河货运枢纽,为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好基础。于是开航线、拓货源、升级港口设施……城陵矶港的新画卷徐徐展开,而在岳阳自贸片区成立后,制度创新更是成为了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
2021年9月,“内河运费不征关税”这一创新事项在岳阳自贸片区开始试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科学计算,将进口转关货物内河段运费从关税完税价格中依法剔除,降低企业进口关税成本。该项创新解决了内陆口岸内河段运费计入关税基数的普遍性问题,拉平了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的关税成本。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135家企业参与试点,涉及2903票报关单,累计货值36.35亿元,累计货运量78.97万吨,累计扣减内河运费7181.87万元,为企业节约税款874.83万元。该项创新更是于今年在全国推行适用,成为普惠内河的制度成果。
货运成本降下来了,岳阳自贸片区又开始在货运时间上想点子。岳阳自贸片区在全省首推的“水运转关货物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制度创新,便利了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能够把提货时间至少提前2-3天,还能减少滞箱费滞港费。在全省首试的“药食同源调味品通关便利化模式”,解决了小茴香、肉豆蔻等“药食同源”调味品通关难题,通关时间由15天减少至2天,仓储费用每年减少800万元以上。“组合港模式出口货物”实现与武汉阳逻港、江西九江港等关区协同、港口联动、航线互享,通关时间减少3天以上、费用节省30%以上。
截至目前,岳阳自贸片区先后推出了42项惠及内河口岸的制度成果,其中4项获批国家级试点或典型经验推广,为企业直接降本增效超过1亿。
不久前,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达成的合作成果之一肯尼亚鳀鱼干,一次性有52吨运抵岳阳城陵矶港,通过“提前申报”第一时间完成通关,得到了企业点赞。
正是在这一系列集成式港口制度创新的作用下,城陵矶港于2022年迈入全球内河“百万标箱”大港行列。
“百万标箱”大港不光是个名头,在企业家眼中,它代表着高效的物流、低廉的成本以及走向世界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吸引着产业项目一个接一个地围绕城陵矶港落地,而“自贸”加持,更是让企业家们趋之若鹜,推动岳阳的临港经济产业体系以最快的速度成型。
岳阳对产业项目的“自贸”加持究竟是什么?
在政务服务上,它是两个小时就能拿到的营业执照,是从大半年缩短到一个月的报建流程,是岳阳自贸片区仔细研究后,通过系列改革,在行政审批上做的减法。
在法治上,它是在自贸片区内设立的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商事巡回法庭、自贸法庭等机构,为企业在家门口打“国际官司”提供了便利。
在金融上,它是岳阳自贸片区引进的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它是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各项业务开展,它是规模50亿元的兴湘并购基金、10亿元的自贸片区新兴产业基金,以及50亿元的沪岳智能产业基金。
在制度创新上,它是“新型工业用地M0”,将产业配套用房比例从15%提高到40%,解决了园区产业综合配套缺失等问题,满足了新经济新业态多功能用地的需求,另辟蹊径提高了园区亩均效益,在全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成为全省自贸区首个专门推介的制度创新。它是“综合保税区优化进出区管理新模式”国家级试点,解决了综合保税区货物进出管理的问题,实现了货物进出区申报项目从原来近20项缩减到6项以下,车辆进出通行时间由8至15分钟缩短至30秒左右,货物进出区“管得住”“通得快”,为全国综保区优化进出区管理提供了样板示范。
自岳阳自贸片区成立后,城陵矶新港区、岳阳自贸片区、城陵矶综合保税区联动引进项目168个,总投资1191亿元,新增市场主体7945家(其中企业5768家)。
其中,以紫光、易亲、卂龙、鑫源链等为首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攀华、岳纸为首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汇川、海铭德为首的装备制造产业,已逐渐显现集群效应。
俗话说“三岁看大”,如今已三岁的岳阳自贸片区,尽是扑面而来的活力与生机,让人不禁期待,下一个三年,岳阳自贸片区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作者:魏麒安
编辑:刘佳琪
审核:杨梓涛 刘克宏 葛 蓓
往期文章推荐阅读:
☞ 饮马长江走在前 逐鹿中游勇当先——城陵矶新港区加速开放崛起工作纪实
- END -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长按二维码 一键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