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金乡。30万亩国家级绿色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面推开“小规模、大群体”生产方式,播种机、收获机、分选机等50多个型号大蒜机械将成本普遍降低15%以上,首创的“大蒜—棉花—辣椒”三元间套种模式,蒜套椒40万亩、蒜套棉20万亩,年均亩产效益超1万元,辅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或入股到企业种植基地。目前,已吸引10万名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薪资水平稳定在4000元/月左右。
这是济宁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链条产业的一次有力尝试。通过补链、强链、延链,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快实现全链条转型升级,促进村增收民致富。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济宁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524.5亿元,增幅4.3%,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447元、同比增长7.9%。
延伸价值链 变现服务链条全环节
汶上县乡村的田间地头,原先的“零星地、边角地”早已不见踪影,“巴掌田”被规整有序的“规模田”所取代。
“在汶上,194个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经营面积14.55万亩,整合零星边角地4510亩。全县一共流转土地63.57万亩,其中,由我公司托管50万亩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开展粮食生产托管、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服务。”北大荒农服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农户有意愿去城镇二三产业打工,自愿将土地交由村集体整合后,统一对外流转。村集体先期将小面积的每家每户承包地统一整合后,将全村整建制粮食生产社会化、粮食收储及加工全产业链委托给北大荒农服公司,村民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协助农服公司获得打工收入。
以发挥村集体“整合”功能为前提,汶上积极引导镇街、村居与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共赢。截至8月底,全县已有9个镇街、115个村联合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了9万余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共整合农机专业户256家、农机设备930台(套),亩均节约服务成本10元,增加服务收入80余万元。
为了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范力度,济宁市印发《开展“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域范围内打造“济时雨”农服品牌,筛选首批112家农服主体纳入。计划利用一年时间,实现“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域全覆盖。
数据显示,今年“三夏”生产期间,全市共有458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64.4万小农户提供小麦生产托管服务,托管面积达到289.5万亩。此举有效破解了“传统大户对单一农户”流转模式下导致的“地块散、规模小、难流转”难题,实现“村集体、小农户”双增收。
补齐产业链 加快先进要素规模化集聚
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优质量。将北大荒集团先进科技体系和管理模式引入汶上当地的同时,济宁利生面业公司、济宁恒盛面粉公司等成功入驻,利生挂面专用面粉、恒盛高筋面粉远销周边10余个地市,农业产业链大大延长,农产品附加值随之提升。
大蒜种植面积再广,也需要更多“手段”为收成保驾护航,金乡努力补齐产业链,助力产业营销“遍地开花”。一方面成立金乡大蒜冷藏协会,加强冷藏企业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制定大蒜冷藏保鲜技术规程,提升冷藏企业技术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大蒜贮藏品质。目前,全县大蒜储存加工企业800余家,冷藏仓储能力达350万吨以上。
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好四省七县交汇的区位优势,金乡县投资50亿元建成4处大蒜农产品综合物流基地,物流运输公司达到1200家,年实现税收7000万元,增加就业6万余人。
与此同时,金乡县拥有3处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成立运行全国首个服务县域经济的海关贸易便利化服务中心——济宁内陆港,为大蒜出口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服务。建成大蒜电子交易拍卖中心,促进大蒜交易模式提档升级,跨境电商B2B成功实现直接出口。据统计,全县大蒜年交易量突破220万吨、同比增长10%,实现网络零售额20亿元。
“嘉祥豆种”闻名全国,得益于科技创新活力不断的释放。培育良种,攻育种技术是关键。嘉祥县汇聚多方之智搭建创新平台,支持种业企业与6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设国家大豆种质创新与育种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个,圣丰、华亚等园区种业企业投资2565.24万元建设种源基地、周年杂交平台、育种实验室等,配备试验仪器设备100余台(套),种质资源保存能力达到7万余份。
加速产业集聚,需要强化要素保障。嘉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创新“种业+综合服务”的经营模式,优化健全“种业研发-繁育-生产-加工-销售”闭环发展机制,探索以种子为核心引领、以种植为关联中枢、以加工流通为有力增值、以服务为协同增效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2021年园区总产值36.5亿,主导产业总产值26.58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72.82%,产业园一跃成为国内大豆种子生产集聚区、销售集散地、科技集成板。
紧密利益链 凸显联农带农共享效应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能创新联农带农的发展手段,又能激发强村富民的内生动力。嘉祥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2021年底,园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17家,关联企业发展到25家,农业合作社353家,家庭农场355家,返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50人,通过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农民30余万人,其中,带动园区内农民就业人数2.7万余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00元。
黄河过境31公里,让梁山成为济宁市唯一的沿黄县,22个村庄、20436名群众曾世代居住在黄河滩区。为此,梁山县规划出一条黄河滩区安居富民的梁山路径:居民迁建社区、家居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区同建”工程,探索形成了群众相对集中居住、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新模式。
在流转滩区1182亩土地的基础上,梁山与山东舜丰生物等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建设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积极培育黄河滩西瓜、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叫响“黄河农耕·梁山良品”区域公用品牌,获批“梁山黄河鲤鱼”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进一步提升黄河滩区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起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大批人才奔赴乡村,形成联农带农富农的新雁阵,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依托。泗水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依托优势特色项目,面向全社会招募企业家、创业者、非遗技艺传承人等各类人才加入合伙人队伍,政府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并在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创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由各类人才负责市场经营,打造产业发展长期合作利益共同体。
与此同时,“泗郎回乡”工程开展地热火朝天。泗水县出台扶持返乡创业、资金、用地、税费、培训等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平台建设,大力招引泗水籍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推动清华大学在泗水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北京大学设立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下一步,济宁市将继续以加快农业强市建设为总抓手,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激发农业农村改革活力等,将济宁建成鲁南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示范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陈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