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前言材料
本文系材料圈小编转载,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以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如果小编转载的文章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声明
热点文章:
精彩内容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https://img.taotu.cn/ssd/ssd4/56/2023-10-11/56_737696b8734b6f688ae95660c4411917.png)
一、钨的发现
二、钨的发展
19世纪,随着冶金技术和化学学科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逐渐将钨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
1841年,化学家Robert Oxland取得了钨酸钠、钨酸和金属钨生产方法的英国专利权,这是钨现代化学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为钨的现代化生产开辟了道路。
1864年,马歇特首次将5%的钨加入到工具钢中,制成的刀具使金属切削速度一下子提高了50%。这也是钨首次在工业行业崭露头角。
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加入了钨元素的高速钢,从这里开始,钨开始受到全世界工业强国的关注,钨的提取工业的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钨开始成为最重要的合金元素。
1925年施劳特尔获得发明碳化钨钴硬质合金的美国专利权,这种专利方法于1926年首先在欧洲用于工业生产,这是现代钨工业生产工艺的基础。
1927年,以碳化钨为主成分研制出硬质合金开始被广泛使用,钨进入了其工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间段内钨合金各方面的性质都超过了传统工具钢,钨开始在现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钨的应用
应用了钨合金的航空发动机
钨聚合物防辐射材料
钨芯穿甲弹
四、钨资源大国,战略地位特殊
我国的钨资源丰富,钨储量及矿山钨产量世界第一,2021年占比分别为51%和83%。2021年全球钨资源储量约467万吨,中国钨资源储量为240万吨,占比最大为51%;全球矿山钨产量约10万吨,中国矿山钨产量为8.3万吨,占比最大为83%,且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贡献世界最大的钨矿产量。
国家对钨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钨矿的主采及综合利用指标逐步提升,但是增量较小。钨矿主采指标由2016年的7.32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8.12万吨,CAGR为2%;综合利用指标由1.81万吨增长至2.78万吨,CAGR为7%;钨矿开采总量指标由9.13万吨增长至10.9万吨,CAGR为3%。我国钨矿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2022年江西省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4.0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7%,居第一位,其次为湖南省(2.6万吨),河南省(1.23万吨)。
钨资源虽然在我国蕴藏丰富,但是从全球来看,它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只占地壳重的0.001%左右)。也正是因为钨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国将钨视为战略性资源,它的开采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
在开采指标的限制下,供应端难有大的增量。2022年(1-11月)钨精矿的产量约为10.7万吨,同比提升8.82%,相比2021、2020年,增速放缓。2022年前三季度,钨精矿的开工率高于去年同期,自10月起,开工率下滑至60%以下,近期为54%左右。
我国每年会进口少量钨精矿,2022年1-10月进口量为4875.83吨,同比增加16.7%,进口国主要是朝鲜(2169.3吨)、缅甸(776吨)、玻利维亚(421.4吨)等。
2022年国内仲钨酸铵产量有所增长,但近期开工率低于去年同期,可能因下游需求较为疲软,生产放缓所致,明年国内需求复苏后或许有所改善。2022年1-11月国内仲钨酸铵产量为11.32万吨,同比增长31.02%。2022年1-8月国内企业开工率高于2020、2021年同期,10月-11月,开工率略有下滑,分别为49.86%和47.52%。
2022年1-10月我国的仲钨酸铵消费量已达到10.53万吨,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消费量,今年仲钨酸铵的下游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碳化钨领域,消耗约9.02万吨,占比73%,另一领域钨制品消耗量约为3.29万吨,占比27%。2023年随着国内制造业的逐步恢复,对于钨的消费量或将继续提升。
五、从“工业牙齿”到高端制造的“脊梁”,金属钨需求兴起
六、金属钨的未来
☞来源: 前言材料
本文系材料圈小编转载,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以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如果小编转载的文章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声明
热点文章:
精彩内容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