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履带  带式称重给煤机  链式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王海成等:产业规模偏好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省级政府五年规划文本的证据

   日期:2023-11-01 00:27: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33    评论:0    

【文章梗概

产业规模偏好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省级政府五年规划文本的证据

王海成  张伟豪  夏紫莹
(原文载于《经济研究》2023年第5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产业体系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低成本要素、模仿型技术与庞大的国内国际低端目标市场,形成了我国速度导向的经济增长路径。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上来,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同时,促进全要生产率提高也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共识和目标。另一方面,从央地关系看,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地方层面推动与实现的。出于政绩考核、提升区域经济显示度、增加税收等多方面考虑,地方政府通过实施各类产业政策,改变要素配置过程,支持若干产业甚至是某一产业做大做强,表现出明显的“规模偏好”。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关注以下问题:第一,地方政府的产业规模偏好总体上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呢?第二,地方政府产业规模偏好的特征事实是什么?具体而言,省级政府作为中国地方行政级别最高的机构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其产业规模偏好是在逐步强化还是有所减少?规模偏好的产业在年份之间有哪些变化?哪些省份更偏好做大产业规模?实施路径有哪些变化?第三,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以“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即地方政府的产业规模偏好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作用渠道有哪些?以便在未来产业政策优化设计过程中利用潜在有益渠道,规避潜在不利渠道;企业的异质性影响如何?哪些企业是受损的?哪些外部条件发挥了可能的调节作用?以便于产业政策优化设计中对受损企业进行特定的支持,或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减缓不利影响,从而可以建立“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省级政府“十五”计划至“十二五”规划文本,手工整理了国民经济四位码(以下简称“CIC4位码”)行业层面的规模偏好信息,并利用2001—2014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系统考察了地方政府的产业规模偏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产业规模偏好显著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排除若干竞争性解释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影响渠道检验发现,地方政府的产业规模偏好通过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抑制市场竞争、阻碍企业进入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促进集聚效应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地方政府的产业规模偏好带来的效率损失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规模报酬递减行业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地区企业;地方政府产业规模偏好并非完全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相比已有文献,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丰富和拓展了关于重点产业政策的影响评估研究。本文重点关注的地方政府产业规模偏好,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重点产业政策的范畴,但内涵与外延与之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产业规模偏好重点关注产值规模即生产问题,而已有关于重点产业政策的研究除了关注产业规模外,还关注技术改造升级、对外贸易等多方面内容。二是,既有研究关于重点产业政策界定依据为五年规划文本中是否提到鼓励、支持、重点发展或大力发展,而本文关于产业规模导向的界定除了部分重点产业政策外,还进一步将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联合以及建设产业集群等明显具有规模导向的产业政策包含进来。第二,丰富和拓展了基于规模的产业政策(Size-Dependent Policies,SDP)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已有文献关注的产业政策重在将企业规模作为政策实施的依据和标准,考察基于企业规模的差异化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则进一步考察了将企业规模作为政策目标的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在正确认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系视角下,本文的政策含义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更加注重效率导向。产业规模的大小应该是在社会分工发展过程中与市场相适应而确定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等不同,都会导致不同企业在生产曲线、最优生产规模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忽视本地区及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过分追求产业规模,反而会出现低效率的现象。当前,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要破除“规模崇拜”“规模焦虑”,注重挖掘长期竞争优势,追求有效率、有质量的产业发展,以“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制定和调整要注意可能的作用渠道、扬长避短。考虑到产业规模偏好对企业效率的作用渠道有负有正,对于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抑制市场竞争和阻碍新企业进入等负向渠道,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统一的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在市场准入环节的管理权限和措施,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对于促进集聚效应这一正向渠道,要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配套能力,打造空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第三,增进产业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调性。鉴于地方政府产业规模偏好对企业效率的异质性影响,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二是充分考虑行业之间的规模报酬差异,对于规模报酬递减的行业谨慎推出具有集中导向和规模导向的产业政策;三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推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促进要素市场发育。
第四,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要突出效率导向。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要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将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作为关键性、引领性指标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



作者信息



王海成: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张伟豪: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夏紫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点击图片订阅《经济研究》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免费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