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地质查规范 玉石》(DZ/T 0433-2023),经自然资源部批准,于2023年4月19日正式发布,并于2023年8月1日起实施。这是玉石矿产勘查工作首次发布的地质勘查工作技术标准。是在系统调研、收集我国已提交资源储量报告的玉石矿勘查成果资料,包括采样、开采、加工和鉴定资料等基础上,根据矿山设计、建设和开采、加工的实际需求,结合玉石矿的特点、鉴定方法与标准,研究并明确各勘查阶段目标任务、主要勘查方法、资源储量估算及类型确定要求,适用于玉石矿地质勘查设计、勘查控制及研究、资源储量估算及报告编制工作、成果评价工作。本标准提出了玉石勘查的工业指标为可饰性、物理性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确定工业指标的内容:可饰性一般要求(如颜色,细腻度,净度,油润度,绺裂等);物理性质一般要求(如吸(脱)水性、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射率、硬度、密度、解理、断口、结构、构造等);矿物含量;含矿率(用荒料评价时,含荒料类别或荒料率、利用率);块度等。开采技术条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矿体长度、剥采比(剥离率、剥离系数)、采掘比、露采边坡角、最小爆破安全距离、最大开采深度、最小底盘宽度等。可以根据不同开采方式选择。由于玉石种类繁多、品质复杂,无法确定量化的一般工业指标。通过勘查成果以及专著专篇,确定矿与非矿的工业指标对玉石矿产,规律性极差。而且玉矿石的用途为文化需求。工业指标内容可根据不同玉矿石品种适当增减。具体要求为预查、普查阶段可以采用相近(同)玉矿石种类类比确定工业指标内容,生产矿山的深部及外围也可根据矿山开发利用实际情况论证或研究确定工业指标内容。含矿率及其它量化指标需一矿一论证;详查、勘探阶段的工业指标需按矿山实际进行论证。本标准明确了玉石样品检测项目:外观描述(颜色、形状、光泽、解理等至少两项);质量或总质量;放大检查;密度;光性特征;折射率;荧光观察;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氏硬度;拉曼光谱(必要时);X射线衍射;特殊光学效应或特殊性质(必要时)。并以附录的形式规定了各个勘查阶段样品采集的最少数量、分析的项目。本标准在勘查控制研究程度方面要求在初步判断玉石产品有市场的前提下开展勘查工作,应适时结合样品加工和鉴赏及试雕、试销情况,确定勘查工作部署。因为玉矿产品一般用于饰品或欣赏件,调研发现一般在部署勘查前,先对玉矿样品进行试加工或试销售,在有市场的前提下,展开勘查。本标准规定了玉石矿石质量方面的研究要求,主要从岩石矿物成分、结晶状态、硬度和密度、颜色、光泽、透明度、可雕性、美观和鉴赏性、稀少性等玉石的鉴定特征进行描述。本标准研究了资源储量估算参数,通过收集的勘查成果,绝大多数玉石矿的连续性差,稀少性突出,一般玉石矿在估算资源量时,除了一般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参数外,普遍采用了含矿率指标参与估算。课题研究中收集了玉石矿含矿率计算方法。存在3种含矿率计算方法,即面含矿率、线含矿率和体含矿率,为了规范含矿率的使用,在标准中附录了部分代表性较强的含矿率计算实例。本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指导玉石矿产地质勘查、把握合理勘查程度、矿产开发利用、繁荣玉石市场,加强玉石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他说明:以上内容有任何可能造成的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