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履带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链式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文化产业】 如何做乡村生态研学基地

   日期:2023-11-20 00:52: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26    评论:0    

【广振按】近几年,自然教育在国内热度飙升,研学旅游持续升温,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研学基地是乡村地域文化的载体,打造好乡村研学基地对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及乡村文化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自然教育在我国迅速“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营地教育机构推出自然体验、自然探索、野外生存等一系列自然教育类主打款,自然教育也成为森林旅游的新业态。

国务院发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包括乡村生态研学、自然研学、农业研学等在内的研学活动将迎来新价值。

一、乡村地域文化与研学旅游、

       研学基地的关系

文旅是文化旅游的简称,是以文化感知、体验为主题的旅游,文旅是乡村地域文化的活性传播方式,旅客可以将乡村文化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研学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种方式,通过研学活动,青年学子以传习的方式传承和传播了乡村地域文化。

研学旅游促进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增进作为文化主体的农民对乡村地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从而自主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去。

此外,研学人员作为乡村地域文化的客体对乡村文化进行活性传播,主客体间的良性互动使乡村文化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

研学基地不仅是服务于研学活动的空间,还是当地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特色,其环境设计肩负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功能需求。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强调,各地要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并探索建立基地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

研学基地的环境设计要根据研学人员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以及所提供课程体系的内容来进行,做好需要满足研学活动所需要的感知空间、实践空间、探索空间的规划。在满足研学功能的前提下,加入创新的设计手法,彰显乡村地域文化,产生人与建筑、人与景观、人与设施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打造乡村文化特色与室内外环境相融合,集教育、体验、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研学基地

二、现存问题

1

同质化严重,乡村地域文脉记忆逐渐消退

基地的建设一味追求城市化,与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脱节,地域特性不强,同质现象严重,与研学基地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2

设计滞后,体验性不足

部分研学基地的建设重视课程设计,却轻环境设计,基地环境设计只满足课程的基本要求,设计缺乏创意,主题特色不明显,研学环境与研学人员互动性不够,研学人员只学不游,体验性不足、积极性不高。

3

教育性不强

部分研学基地建设过分追求环境的标新立异和娱乐性,课程设计单一枯燥,只游不学,达不到教育和研究的目的。

4

服务面窄,难以可持续经营

传统研学基地服务人群定位过于狭窄,主要服务于中小学生的团体活动,社会服务性较低,导致非研学时间段的客流量很少,难以维持基地非研学时段的经营。同时服务于学校团体活动和家庭亲子游是田园研学基地的重要出路,在设计上,除了集体研学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外,应增强环境的游览性和体验性,提高基地闲时客流量。

三、影响因素

1

研学人群因素

(1).以学校为主体的研学活动:

研学人员主要为中小学生,年龄段主要为7—18 岁,该年龄段人群生理和心理都有着明显的特征和需求,因此,该年龄段人群的特征和学校团体活动需求是研学基地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

儿童的特征:绝大多数儿童喜欢有良好互动性的自然场地,比较喜欢集体群聚活动,对新奇的事物天生具有探究的欲望,高年龄段儿童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儿童对田园研学的需求:儿童有对大自然的认知需求、对生活实践能力的需求、对自然美学培养的需求、对拓展自然兴趣的需求、对乡村传统文化的需求。

(2).以亲子游为主体的休闲游活动:

亲子游的主要成员为有孩子的家庭,这类人群更加关注基地环境的体验性,包括感官体验、教育体验、情感体验与社交体验。感官体验是基础体验,教育体验、情感体验与社交体验主要由基地的文化内涵来实现,是旅客更高层次的体验,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感官体验:是身体意识层面的体验,包括视觉体验、听觉体验、触觉体验、味觉体验和嗅觉体验等,对基地环境的色彩、图案、造型和材质等设计元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音景观、嗅觉景观和具备采摘、品尝功能的触觉景观和味觉景观设计,能加深游客的体验度。

教育体验:乡村生态认知的科普性教育是儿童旅游体验不可或缺的内容。

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包含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及随行人员团队的情感体验。

社交体验:在基地的游览和各类活动中,与各类人群的互动能增加儿童的社交体验,科普长廊、手工体验坊、开放场地等是基地满足教育体验的需要。

2

课程体系因素

田园研学基地的课程体系一般包含田园生态认知、田园生产认知与实践、乡村生活及文化习俗体验3大模块的课程,课程模块的内容和需求决定了研学基地的环境设计。研学基地的环境设计应在最大限度地尊重原有自然生态情况下,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改造设计。

四、研学基地环境设计的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研学基地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在空间尺度、标识系统、界面材质、凸起造型等方面需要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此外在植物选择上避免选择有毒、有刺、有特殊气味、会掉果实的植物。

2

研学的教育原则

趣味科普性原则:通过交互性景观设计,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研学者在其中获取到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生态美学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尊重乡村自然生态,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建造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在田园上创造当地乡村独特的艺术美感,对研学者实现生态美学的熏陶。

文化地域性原则:深挖当地传统文化与习俗的内涵,提取设计元素,运用到基地的环境设计中,采用重现、隐喻、抽象等各种现代的设计手法,凸显当地独特的农耕文化、乡村生活形态、传统文化和习俗。

3

研学的体验性原则

多重感官的刺激性: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和味觉多重感官的刺激性,引导游客进入更深层次的体验。

良好互动的参与性:使研学人员使与景观产生互动,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体验的真实性:田园生产的真实场景、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农具的真实展示等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手工技艺、节庆活动等当地原生文化资源,是基地景观体验真实性的设计资源和要素。

景观时序性:根据景观的时序变化丰富季相构图,营造四季不同的景致空间。

景观的文化性:需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理清地域文脉,提炼地域文化的代表性要素融入基地环境设计中,增强农耕文化和乡村传统文化的体验感。

五、研学基地环境设计的策略

1

地域文化植入策略

(1).以地域文化为主线进行空间规划与空间设计

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历史、人物、风俗及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节庆活动等都是乡村珍贵的感知资源,在基地的环境设计中,将好感知的资源作为故事线索安排好空间序列规划,在研学活动中讲好乡村故事。提炼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每个空间的景观设计,赋予空间不同的内涵,营造出叙事性空间、情感性空间、游戏性空间等。

(2).人机互动,激活地域文脉

深挖当地传统文化内涵,提炼和归纳当地乡土文脉的特色,运用形(形态)、色(色彩)、质(材质)、构(结构)的综合手法再现地域文脉空间,让建筑、景观小品作为载体向研学人员传递优秀地域文化,让研学人员与环境产生行为互动、情感互动,从而实现地域文脉的激活。

再现地域文化的景观构建功能化、实用化,与研学人员产生行为的互动。

通过旧物展示、形态重构等手法,使基地景观与研学人员产生情感的互动。

2

景观设计策略

(1).视觉景观

再现地域文化的景观构建功能化、实用化,与研学人员产生行为的互动。

视觉景观的色彩包含设施色彩和植物色彩2 大类。设施色彩有2 种搭配方式:①采用环境色的对比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塑造视觉中心;②采用同类色,和谐统一,塑造历史感和质朴感。

植物色彩,同样常有2 种搭配方式:①跟环境色是同色系,与环境形成一定的体量感;②采用环境色的对比色的大面积斑块,并且通过一定规律重复交替,形成色彩丰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美学体验。

植物色彩搭配还要根据植物的季节特性营造季相构图。

(2).听觉景观

听觉景观主要是通过听觉来感知和互动的景观,也称为声音景观,简称声景。

声景是最能勾得起记忆和联想的方式,可以让人记得住乡愁,也可以让人心情平静,调节情绪,通过声景的正、负、零设计可以强化乡村特有的声音体验,也可以降低或掩盖嘈杂的干扰声音,还可以营造适合于动物繁殖与生存的自然环境,打造自然原生态的声景观。

(3).触觉景观

田园研学基地的触觉景观一般都是以采摘项目为主题的果园、以种植为主题的一米菜园和动物喂养等,很多研学基地的触觉景观都存在设计滞后的现象,仅是农业经营,缺少美感。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根据心理学的互动性原理,当地取材进行景观设计,既可以体现当地文化,又可以增加美感,甚至可以实现心理治愈功能。

(4).嗅觉景观

植物的气味能让人对景观产生联想,形成不同的感受与体验,田园研学基地可以嗅觉体验园或体验平台的方式,通过不同芳香植物的造景手法,打造四季流转、季相交替、全年皆香的,以“嗅”为主要感知方式的景观。

(5).味觉景观

味觉景观具有双重属性:

参与性,即味觉真实体验行为与景观叠加,实现1+1 > 2 的叠加效果,例如,水景与茶亭、古村与小吃摊等组合,情感上的互动不仅体现了地域文脉,而且强化了人的记忆和感受。

非参与性,即味觉体验行为并非真实存在于景观当中,而是于视觉景观密切相关,“望梅止渴”就是非参与性味觉景观的一种表现。

文章 |  青蓝文旅

图片 | 青蓝文旅、网络图片

编辑 | 路平

往期回顾

1.【文化旅游】“音乐节+旅游”创意激活城市文旅发展新赛道

2.【文化旅游】莫干山民宿产业的迭代及特征

3.【文化旅游】从暑期文旅热点看文旅新趋势

4.【政策前沿】发改委70号文新“消费措施”大休闲分量满满

5.【文化旅游】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及旅游消费新趋势

6.【文化旅游】这个年应收超2亿的共享农庄,为何能火爆全网?

7.【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创新突破与规划重点

8.【文旅融合】文旅项目如何提高转化率?

9.【文旅融合】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方向与任务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